【戏曲中心】总舵手茹国烈冀成殿堂场地 惟全年爆满亦难收回成本
西九文化区首个核心艺术设施、于2013年开始兴建的“戏曲中心”,将在今年底落成并上演连串开锣剧目,2019年1月正式开幕。作为项目的总舵手,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接受专访时表明戏曲中心定位为一个“殿堂级场地”,有如盛极一时的利舞台剧院,将上演全港、全国、全世界最高质素的戏曲作品。
但他透露,即使戏曲中心全年都有演出兼“爆满”,单靠场租及演出的分帐,亦不足以收回营运成本,需依靠其他收入来源达至自负盈亏,包括零售及餐饮的租务、赞助、政府资助等。
(西九戏曲中心系列六之一)
戏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区第一个落成的大型场所,对戏曲界来说,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形容,绝不为过。戏曲中心在2006年时已纳入西九文化区蓝图之中,至2012年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办比赛选出负责项目的设计团队,2013年9月正式动土,今年年底落成,2019年1月20日正式开幕,由概念到诞生,历时差不多12年。
西九管理局曾预计戏曲中心2015年可落成,其后因应工程进度改称在2018年竣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作为项目的总舵手,指管理局过去是指2016/17年度完成主体工程,而完成主体工程后,亦有内部装修等工作需处理。他解释,或由于相关资讯较复杂,而造成混淆,“一直我们也是以这个时间表去做,工程整个过程顺利,没有大事件导致延误,与最初计划是一致的。”
“更上一层楼” 应对不同戏曲迷
粤剧在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茹国烈指,为了让不同年龄的人对戏曲产生兴趣,做到传承作用,在设计上采取“更上一层楼”。
他解释,戏曲中心不同楼层将有不同主题,例如位于地面上一层的中庭,主打对象是一些对戏曲完全没有认识的人,因为戏曲中心位处西九文化区入口,附近有港铁、高铁等,是人流最畅旺的地方,加上有餐饮、消闲的配套,“希望大家在路经时、等人时,停留半小时,可以看看与戏曲有关的展览、免费演出,又有市集,同层有茶店、餐厅,吸引人‘Hea下’,是个新的优闲点。”
而中庭上一层是1楼,是茶馆剧场的所在地,他指希望让对戏曲认识不多的人,可以在内看一场“精华版”、约70至90分钟的戏曲,一边茗茶、吃点心,一边看表演。
而2楼及3楼主要是排练室、演讲厅及课室,管理局会举办戏曲课程、免费讲座、亲子工作坊等,以满足有兴趣学习戏曲知识的市民。至于4楼就是大剧院,他称这个地方会呈现全港、全国以至全世界最高质素的剧目,适合懂得欣赏最佳作品的人:“所以你见到一层一层楼,愈接近地面愈‘接地气’,一些普通人也会觉得亲和、可接近,如果有兴趣想知道多些,就会再上一层。”
殿堂级场地主打“高质素”观众
茹国烈相信,戏曲中心能接触不同年龄、背景、消费能力的人士,亦希望大剧院的观众年龄层,能由现时平均60岁以上,降至40岁左右,但不会为入场人次设目标,相信能开发新的观众,“戏曲中心开幕一、两年后,现存戏曲场地可能会调整其定位,每个场地会发展到自己的性格出来,我觉得我们是‘做大个饼’。”
茹国烈指出,戏曲中心定位为“殿堂级场地”,大剧院主打“高质素”观众,票价或可反映一二:“戏曲是香港文化的瑰宝,好的演出及用心演的演员值得我们用相应票价去支持。”他强调,戏曲中心内不同场所会有不同定价,希望能照顾不同消费能力人士。
现时20个租场申请均为戏曲团体
茹国烈认为,戏曲中心启用代表粤剧和戏曲在本港有一个基地,假以时日必定可以培养出新的观众群及新一代艺术家。他又指,茶馆剧场可培育粤剧新星及促进业界发展,因为年轻演员在此担纲演出。他说,现时已批出20个场地申请,租用团体均为戏曲界别,将租用大剧院2日至2星期不等,“这是相当好的成绩,我期望开幕后会有更多戏曲界朋友来租用,第一年主要租予戏曲用家。我十分乐观,我们的场地会呈现到戏曲的作品,希望戏曲团体亦可以把最好的作品放来戏曲中心。”
不过,相比有政府资助的康文署场地,戏曲中心的租金水平未必是每个团体都能负担,例如戏曲团体租用大剧院作表演,基本日租是22000元,而非戏曲团体就更需付双倍租金。另外,租用团体需把票房收益的8%与管理局分帐。
茹国烈指,管理局与业界讨论租用形式时,双方都有共识,“我们都不想贱卖,令戏曲中心变成任何人都可租的场地,业界想租给专业、高水准的团体。”他认为,现时的安排可鼓励业界提升演出质素;至于8%的分帐水平,则是依据市场价格及可承受程度而定。
即使全年爆满 亦收不回营运成本
他续指,8%分帐并非为了收回成本,“即使我们一年365天演出全满,也收不回营运成本。”他指,单靠戏曲中心的票房和租金,并不能做到自负盈亏,亦需待开幕后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其他零售及租金收入,可否帮助收回成本。但他有信心西九文化区未来一些商业发展的收益、赞助及政府资助,相信整体能做到自负盈亏。
即使我们一年365天演出全满,也收不回营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