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线】学者批政府带头造成在职贫穷 倡由医疗、院舍源头扶贫

撰文: 李家伟
出版:更新:

政府早前公布去年本港贫穷情况,报告指本港贫穷人口再创过去9年数据以来新高,去年全港贫穷人口达137.7万,贫穷率为20.1%。
有学者认为,政府带头造成在职贫穷,应采取及时介入政策,建议政府由结构性源头如医疗及院舍等方面,协助解决贫穷问题。

扶贫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指出,去年全港贫穷人口达137.7万,数字是过去9年以来最高。(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黄洪今日(24日)早上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对是次公布的本港贫穷数字并不惊讶,反而感到气愤。他称政府以发放津贴犹如“派钱”的方法,根本难以解决基层市民面对的生活困苦,“(政府)以为只要钱派咗畀佢,(资产)脱离咗贫穷线就解决问题;”他指,影响市民贫穷的还有医疗支出等,他认为要由结构性源头如医疗及院舍等方面,协助解决贫穷问题。

他又提到,最低工资两年检讨一次,调整水平亦偏低,导致有在职贫穷问题,也导致贫穷家庭儿童的出现;他又批评政府外判合约有八成工人是领取最低工资,是带头造成在职贫穷,责无旁贷。

学者:政府不应闭门造车

同场的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社会政策讲座教授周基利亦指,本港的长者及儿童贫穷问题严重,数字亦反映扶贫政策未有改善现象。他认为,本港有五分一儿童属贫穷,可见对社会未来发展将有一定影响。他称本港解决儿童贫穷问题跟不上西方国家,政府不应闭门造车,应采取及时介入政策。

政府早前曾指贫穷线依赖收入数字,将“高资产低收入”的长者亦计算在内,即贫穷率或存水份;周基利反驳,“贫穷线(标准)有问题咪做多几条”,他称,政府应除了以收入以外,同时用开支、指数等做标准,贫穷线就具更好的指标性,亦不会高估贫穷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