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促局科创中心启用逾月 助本地企业研发自家产品
为推动本港“再工业化”及“工业4.0”,生产力促进局与德国Fraunhofer IPT研究所早前在港设立“科创中心”(The Hatch),旨在为本地企业提供培训及意见,以帮助其研发及转型。生促局表示,中心开幕至今约一个月,坊间反应理想,不少中小企有意使用中心的服务,当中更不乏本地银行,认为要达到一年协助30家企业的目标并非难事。
有参与服务的公司表示,中心提供的顾问意见扭转了公司固有的传统思维,而中心亦有物色潜在客户试用其产品,以测试市场反应,认为当中对研发新产品有莫大帮助。
生产力促进局副总裁(企业拓展)黎少斌表示,科创中心投入服务至今约一个月,已接收个位数字的企业申请,另有约30间企业仍在洽谈中,以中小企为主,当中更不乏本地银行。
黎少斌解释,科创中心参照了德国Fraunhofer IPT研究所的培训模式,为参与企业提供培训及相关顾问服务,协助其研发新的智能产品,建立自家品牌。“普遍企业研发产品时,都会参考市面产品及技术可行性,但一般都失败收场,而中心的理念则恰恰相反,会以顾客角度出发去思考其需求,继而引导企业做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黎少斌又以制造业作例,认为以往本港厂商以代工生产(OEM)为主,并无做产品研发,不过目前代工业前路渐见崎岖,相信厂商转型至自有品牌生产(OBM),以科技去增加生产链的附加价值是重要一点,期望科创中心能够协助有关企业转型,如将富士康变成苹果公司一样。
不过黎少斌重申,中心服务对象并非只是工业为主的厂商,因不同行业都需要思考其新产品或服务,因此欢迎不同界别的企业参与中心服务。
其中已参与服务的公司、宏利五金塑胶制品厂董事总经理陈超红表示,公司本身为传统代工厂,主要生产厨具用品,但自十多年前公司开始转型自家品牌生产(OBM)后,认为公司需与时并进投入“工业4.0”,因此在今年九月在今年九月参与科创中心的服务。
她又指,中心与公司构思研发的过程,跟公司以往固有的传统模式很不同,且对研发新产品有莫大帮助,因中心会将所构思出来的产品,交由市场部处理,继而再物色潜在客户测试产品,再收集其意见加以改良。“原本公司已感满意的产品,事后发现竟有可改良的地方,例如客户的煮食经验,原来亦会影响厨具的体验,这些公司之前未有考虑过,所以结果实在出乎想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