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王于渐:保守计算填海与收地成本相若 香港可应付

撰文: 胡家欣 文雪萍
出版:更新: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雷鼎鸣、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等38名学者,昨(7日)发表联署声明支持“明日大屿”愿景。参与联署声明的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港大经济学讲座教王于渐今(7日)表示,填海与收地成本相若,但填海所得的土地可作完整规划,认为香港经济状况有能力应付开支。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新一份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计划。(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有38名学者昨(7日)发表联署声明支持“明日大屿”愿景,并于声明中强调“明日大屿”为可负担方案,更加是上佳的投资。参与联署声明的团结香港基金顾问、港大经济学讲座教王于渐今(7日)于商台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表示,填海与收农地或棕地的经济成本相若,即使计算基建配套在内亦不会有亏损,“用一个好保守嘅计算都回到本”。

他续说,新界农地平均呎价1,000元至1,500元,与填海每呎造价1,500元相若,但填海所得的土地可作完整规划,认为香港经济状况有能力应付开支。

王于渐:可减轻交通负荷 “全港运输会畅顺”

王于渐在另一节目上重申,参照海东大屿人工岛的填海成本及卖地收益参数后,认为收益足以填补发展成本,“唔会唔够钱或者会破产,效益都会几大”。王续指,由于人工岛属整全的土地,可令规划更有效。

他指,虽然新界仍有土地发展,但市民仍需要返市区工作,要克服交通问题并不简单,“成本都唔见得平,现时集体运输系繁忙时间已经饱和”;相反,人工岛邻近九龙、港岛商业区,接驳交通基建后,长远可减轻现时交通负荷,“全港运输会畅顺咗。”

不过,有市民致电节目上就反驳,政府可参考内地,在新界至市区兴建巴士专用的高架桥等,费用不太昂贵,经济实惠,质疑为何要兴建成本高昂的人工岛解决交通问题。“我唔系读经济的人,就系咁简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