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余波】调查指港人防灾意识低 前拆弹专家尝断水电狼狈滋味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超强台风山竹在9月袭港,本港多区满目苍夷,狂风暴雨前夕出现全城疯抢胶纸、超市粮食被抢购一空的景象。风灾也为部分市民带来停水停电的苦况,前警察“拆弹专家”袁汉荣是“灾民”之一。作为杏花邨居民,他在风灾期间及灾后经历无水无电、电梯故障、无冲厕水等,需靠电筒照明,出入要走廿层楼上落,深深感受防灾重要性。
有机构调查发现,逾三成半市民在山竹袭港期间没有做任何防灾准备,更只有3%市民在风灾期间为停电和停水做准备,反映市民防灾意识薄弱,故推出防灾资讯平台,以动画及游戏提升市民灾难防护及应变意识。

受山竹影响,袁汉荣经历无水无电、电梯故障、无冲厕水、无电视讯号及无Wifi苦况,上落楼梯也要靠电筒照明。(受访者提供)

曾是警察“拆弹专家”的袁汉荣,面对风灾也感到束手无策。家住杏花邨顶层向海单位的他,当日没有在窗上贴胶纸,窗户虽没有被吹破,但渗水问题严重,大堂水浸高度至膝盖,更要忍受无水无电、电梯故障、无冲厕水、无电视讯号及无Wifi,对都市人而言是折磨。

他说,只准备了一天的干粮,怎料停电了两日、电梯服务至第四日始逐步恢复,直言风灾当晚需在外借宿一宵,但在电力及电梯服务恢复前,需靠电筒照明,从22楼走楼梯上落,街上也满地泥泞、大批海上塑胶垃圾随海水涌上岸,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破坏力。他笑言,物管公司堆沙包能力好差,山竹后才计划开通杏花邨居民即时通讯群组,在防灾措施上仍有好大进步空间,自己也在是次风灾吸取教训。

有调查发现,有45%受访者在山竹袭港时用胶纸贴窗以防玻璃爆裂。(资料图片 / 李泽彤摄)

逾三成半受访者山竹袭港期间没防灾准备

经历去年超强台风天鸽的吹袭,港人防灾意识似乎未有大大提升。香港赛马会灾难防护应变教研中心在山竹袭港后,在10月2至4日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中心,以随机电话访问形式就“公众对防风措施的认知及意见”进行调查,成功访问了1018名18岁或以上操粤语的香港居民。调查发现,有45%受访者在山竹袭港时用胶纸贴窗以防玻璃爆裂,当中18%受访者因山竹始首次用胶纸贴窗,也有近两成受访者会储备食粮,但只有分别1%及2%受访者在风灾期间有作停电和停水的准备。另有逾三成半受访者表示完全没为风灾作任何准备,反映市民在应对台风的个人准备上有改善空间。

袁汉荣(中)说,去年天鸽只造成家居渗水,怎料山竹却带来停水停电,坦言这是一个好教训。(劳敏仪摄)

中心总监林楚钊表示,在台湾、日本、美国等地方,除了窗户保护,对于预备因停水停电或其他原因需要没有外间支援下生活2至3日的准备,是重要的风暴防备行动,惟港人防灾意识仍薄弱,例如南丫海难后,市民只短时间内特别留意船上有否救生衣。她认为,持续防灾意识十分重要,不应“三分钟热度”,故学校教育担当重要角色,把防灾变成恒常的个人习惯。

林楚钊指,在山竹袭港期间,有约4万户位于新界北区、元朗及西贡住户因架空天线受天气影响而供电中断,也有屋苑因电力及食水供应装置受水浸影响而停水停电,反映市民有必要准备“家中紧急包”,包括准备电筒照明及备用电池、已充好电的外置充电器、储备食粮等,也要准备“逃难紧急包”应对紧急事故,包括急救包、通讯器材、保暖用具等。

至于政府风灾支援,她认为政府可为雇主制定指引,提供在恶劣天气及灾后的建议应对方法,下一步可设立基金支援社区防灾协作,并提供技术上支援。

香港赛马会灾难防护应变教研中心推出“识”者生存一站式防灾资讯平台,望提升大众对灾难防护及应变的意识。(网站截图)

中心在上月推出“识”者生存一站式防灾资讯平台 www.choosetosurvive.org.hk,列出香港人较常遇到的4大灾难,则台风、地震海啸、火灾及大型交通事故,内容包括黑点地图、懒人包、灾难抉择及防灾动画,并设游戏教材供公众下载,提升大众对灾难防护及应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