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议员:楼奴指数达警示水平 促政府重设租务管制
本港不少人为置业费尽心神,近日《香港01》联同公屋联会发表香港楼奴指数调查,结果分数高达45.5,公屋联会形容为红线水平,当中有八成受访者更称宁愿租住公屋。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今日(4日)亦于立法会上,承认公屋租金为市民可承担的水平,认为数字反映现实;但未有回应指数是否属红线水平。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认为,指数反映本港住屋问题已达警示水平,再次说明香港人上公屋无望,置业亦遥遥无期。他建议政府应清晰说明出租公屋供应量,并重推租务政策,包括租金津贴及租务管制等。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亦称,指数反映现实,甚至低估实际情况。他认为政府应从租务市场入手,缓和住屋问题。
《香港01》与公屋联会早前共同委托港大民意研究计划,进行一项“香港楼奴指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香港楼奴指数”为45.5分,当中5成半的受访者为置业,平均每月须将1.3万港元作储蓄用途,占整体平均收入的6成;而大部分受访者亦对置业想法悲观,近8成人宁愿租住公屋。
柯创盛认为,指数反映本港住屋问题达警示水平。他认为港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间,楼价高企令不少人上车遥遥无期,被迫转向公营房屋。不过,碍于轮候册人数众多,令上公屋亦无望,导致市民对住屋想法悲观。
他形容现有房屋政策为“挤牙膏”,斥政府未能急市民所急;而施政报告的政策更属“炒冷饭”,未有顾及基层市民对住屋的无奈,“市民有曙光好重要”。他建议政府应先弄清楚公屋的供应比例,将绿置居抽出公屋供应量数字,令市民能更明确知道未来供应量,从政者亦能就此完善政策。另一方面,公屋轮候册人数高企,政府应恢复三年上楼的承诺,并将其与土地供应政策挂勾。
另外,他认为政府应从租务管制入手,解决住屋问题。他建议应向轮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市民,提供租金津贴;另外应重推租务管制政策,向月租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租户,以试验形式推行租金管制。另外,政府应立即检讨现行“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出租计划”,包括降低申请门槛要求,放宽对业主及住户的年期限制;同时单位形式出租,并加入社企二房东的计划,加强对租户的支援。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同样认为,指数反映现实情况,“甚至低估了严重程度。”他认为打工仔薪金低,远远追不上楼价升幅,难免对置业想法悲观。加上,政府政策未能压抑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令楼价持续高企,亦出现私楼单位空置情况。
他又称,报告显示另一问题,若政府不调控私楼市场楼价及租金,将会令整体住屋压力进一步流向公屋。他建议,应重推政策限制租金升幅,包括限制租金升幅在一成以内,及规管加租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