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吃50颗炒白果中毒 不足两小时现晕眩震颤征状 需入院治疗

撰文: 朱雅霜
出版:更新: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5日)正调查一宗白果(又名银杏)中毒的个案,并提醒市民切勿大量进食白果。中毒的38岁女病人在上周六(3日)从太子一街头小贩购买约50至60颗炒白果,并全数进食。在进食约一个半小时后,出现晕眩、恶心、震颤、头痛及腹痛等征状,及至昨日入住基督教联合医院,经治疗后已于同日出院,情况一直稳定。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正调查一宗白果(又名银杏)中毒的个案。(视觉中国)

卫生署发言人解释,天然毒素存在于多种植物内,当中有些是人们常吃的食物,包括白果,白果含有能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的毒素。中白果毒的人通常在进食一至12小时后便会出现呕吐、烦躁、持续或阵挛性抽搐等典型征状,这类食物中毒多见于儿童。严重中毒个案(即进食大量白果)的病人或易受白果毒素影响的人,可能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发言人补充,曾有报告指出一次过进食10至50颗经煮熟的白果,可引致急性中毒。未成熟及未经煮熟的白果毒性更强,煮熟后毒性亦随之减低。

发言人呼吁,切忌生吃白果,只可小量进食白果,儿童、长者及身体欠佳者等须加倍留意,如出现中毒的病征,应立即求医,并尽快接受治疗。

白果可入药 止带浊、治尿频 用量5至10克

根据医管局“香港有毒植物图鉴”网页的资料,白果有毒成份为4-O-甲基吡哆醇,未成熟或未烹煮时毒性较大,10粒便可引致中毒,曾有进食15至574粒白果引致死亡的案例。磷酸吡哆醛(活性维他命 B6)曾被用作银杏中毒的解毒剂。在中国和日本均有报道多个因过量食用白果而中毒的案例,大多数患者顺利康复,但亦有致命个案。白果作为中药用途,有敛肺定喘、止带浊、治尿频之用,建议用量为5至10克。

白果作为中药用途,有敛肺定喘、止带浊、治尿频之用,建议用量为5至10克。(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