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四分三私人管理项目未达满意水平 帝琴湾烂地晒太阳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每逢假日,香港处处人流如鲫,要在繁华都市中寻找喘息空间,有人选择行山呼吸自然空气、或在大商场悠闲度日,但近年愈来愈多人喜爱到草地、海旁等公共空间,在城市一隅放松。
其实香港早年不少的公共空间,并非由政府管理,而是批予私人发展商兴建,而发展商借此获取更多发展面积。有关注公共空间的民间组织,近月审查约100个私人发展的公共空间,发现约四分三处于“不满意”水平,例如不易抵达、缺乏座椅等,而马鞍山帝琴湾对出的一块空地,发展商更未有提供任何设施,俨如一幅“烂地”。
(系列之一)

拓展公共空间总监单怀亮(左)、秘书长叶紫盈(右)分享本港私人发展公共空间的状况及满意程度。(卢翊铭摄)

关注公共空间团体拓展公共空间于今年6至9月期间,共调查93个公共空间项目,并基于畅达性、环境与设施、公众使用及鼓励社交四大方面作出评分,以4分为满分。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三的项目未达满意水平,反映管理不善的情况普遍。

丹拿花园评分最低

秘书长叶紫盈表示,最理想的私人管理公共空间项目位于中环新纪元广场,因空间较大,树木、座椅都为途人提供树荫等休憩地方;至于评分最差是仅获1.1分的北角丹拿花园、其次为沙田新城市广场9楼,获1.45分。

她补充,北角丹拿花园的4楼入口无法进出,公众要行一条长楼梯才到,非常不方便。此外,公共空间亦不设座椅,并不吸引行人停留。

北角丹拿花园公共空间

+1

公共空间“私有化”

至于1994年落成的马鞍山广场,是香港第一个室内的公共空间,当年以“公众室内广场”(Public Atrium)批出占地约14,000平方呎的空间,可作展示商品等用途。

单怀亮认为,广场提供冷气,又邻近区内屋苑及港铁站,畅达度理想,但公共空间与商场设计如出一辙,即使有旋转木马,也是要消费一定金额后才可使用,“完全唔似一个公家地方,而系鼓励他人消费。”

港铁站另一端的新港城中心,同样是“公众室内广场”,但骤眼看与一般的商场行人通道无异,发展商只在楼梯旁划出部分地方让市民坐下,过去更曾被揭发利用公共空间牟利,违反地契条款。

马鞍山广场的旋转木马,过去也要求市民消费后才可使用,变相是鼓励居民消费,记者到访当天,木马正在维修中。(卢翊铭摄)

新港城中心的管理公司回复表示,公司负责管理及维修天幕广场,但未能提供每年维修费用的资料,并以备悉公众希望公共空间可提供休憩地方的建议;帝琴湾凯琴居服务处则表示,该公共空间目前由屋苑服务处负责管理及维修,并按地契要求全日开放予公众使用。至于马鞍山广场的发展商,截稿前未有相关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