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红磡海滨拟公私营合作发展 或接驳“水上的士”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上周发表施政报告,期间提到有意在红磡码头前方建造一个海滨都市公园,年底会邀请有兴趣的机构递交有关设计和营运的意向书。最新文件显示,当局拟透过公私营合作方式发展该地,会批租予有兴趣的私人机构,进行设计、建造和营运。当局亦会放宽规限,容许用地建筑物面积占地多于一成。有传媒更引述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吴永顺指,有意配合“水上的士”接驳,将该地打造成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般优美海滨地区。

拟发展地点现时为交通交汇处。(Google Map图片)

根据发展局向海滨事务委员会提交的最新文件,红磡码头前方用地占地约2.2公顷,连接一条长170米的海滨,现时已有巴士、小巴及的士等的交通接驳,距离港铁站也只有3分钟步行路程。当局认为,如果用公私营合作方式发展,可揉合私人机构的创意,将该地打造成一个与别不同的都市公园,给予附近的住户、上班族、酒客游客、周末旅客一个良好的休憩空间。

政府预计,会于今年底进行市场意向调查,了解市场对项目的兴趣,对象可以是商业机构、非政府团体,牟利或非牟利均可。该用地现时用作交通交汇处,本身预计会在今年底搬到附近的嘉里酒店一带,跨境旅游车车站租约明年2月就会完结。所以,最快明年第一季可腾出空地准备动工。

↓↓ 点击睇图.盘点施政报告2018重点政策 ↓↓

+10

按照政府目前计划,当局倾向不售出相关地段,保留业权,确保公众使用权,但会向中标机构批准年期相对长的租约,让其可持续的发展。中标机构日后需自负盈亏,负责设计、建造和营运工作,日后建成后也须在任何时间开放予市民使用,以吸引游人为原则。

另外以现时本港规划标准,休憩空间内的建筑物面积,一般不可超过项目占地的百分之十。但政府表示,为让该海滨地段活动日后更多元化,会考虑在该幅用地放宽规定,欢迎机构提交建筑物面积占地较高的方案。不过同时表明,由于红磡现时已有充足零售设施,不倾向该项目日后开设太多零售商店或食肆。

《星岛日报》引述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吴永顺指,期望岸上日后也能提供足够的配套设施,如消闲和饮食元素,吸引乘客利用“水上的士”上落,令公园变成一个景点或聚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