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协建议改装工厦要符合基层需要 料每幢工程费5000万至2亿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要可整幢工厦改装成过渡房屋,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联同专业团体,选取三种不同布局的工厦,参考㓥房户的建议后,提出改装方案,估计每单位的成本介乎60至70万,若要整幢改装,造价就大约五千万至二亿。 有居于板间房的㓥房户就希望,未来单位可设置窗户和独立厨厕,避免邻里争执。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联同专业团体,选取三种不同布局的工厦,参考㓥房户的建议后,提出改装方案,估计每单位的成本介乎60至70万。 (黄静薇摄)

社协综合㓥房户对过渡房屋的要求,认为过渡房屋需符合六个条件,包括业权单一、最少三面无紧贴旁边建筑物、面向户外的窗户较多、有合适的逃生楼梯、设自动花洒系统及结构良好。

一家5口住在深水埗基隆街的邹先生,希望政府可尽快提供过渡房屋。(黄静薇摄)

担心治安问题   晚上不敢外出

一家五口住在深水埗基隆街的邹先生,一家人被逼分开住在3 个约30至50平方呎的单位,活动空间只有一个无窗的床位,但月租都要6600元。他表示自己轮候公屋已逾六年,希望过渡房屋的单位有窗和厨房,“5个单位争一个厨房,成日都为呢啲嘢争啲打交!”

年过五旬的邓小姐,一家四口住在板间房,她形容单位的房都是用木板间开,为免引起争执矛盾,她连说话都不敢,怕邻里会心生不满,但最令她忧虑的是治安问题,“小朋友放学都唔会叫佢返屋企住,我哋幢楼无看更,上次落楼先撞到有人被打劫,夜晚都唔敢出街。”

建筑设计师何尚衡就三幢工厦提出具体图则。(黄静薇摄)

无窗单位不人道

组织委托建筑设计师何尚衡由去年12月起,研究位于土瓜湾、油塘的三类工厦,改装成工厦的可行性,料可供约81至330伙单位,视乎层数而定。

他指出,每个单位均设独立厨厕,人均居住面积会维持最少7平方米的标准,介乎300至430平方呎。 至于部分未有窗户的单位,则会改为住户的公共空间,如自修室、电脑房等,“如果单位无窗、无光,系唔符合人道,好似夹硬制造一个空间出来,无谂过住户的居住环境。

其后按建筑图则,要求十间承办商提供报价,并取其平均数,得出每幢工厦的总工程造价约5000万至2亿,每个单位的建筑成本约60至70万,若营运期达10年,每单位成本最低约5000元。

社协组织干事吕绮珊表示,以一幢工厦可提供150个单位为例,营运约十年,就有450至600名家庭受惠。

社协预料,全港约有124幢市区工厦符合改装条件,观塘、九龙湾较多,有95幢;其次为大角咀、荃湾等地区,分别有14幢。

应优先予大家庭申请

吕绮珊认为,现时社会房屋较多单亲家庭入住,因社福机构在筛选配对家庭时,会考虑到单身人士或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或出现磨合问题,故4至6人轮候公屋的家庭常被忽略,期望日后改装工厦,可优先予大家庭入住,填补制度空隙。

年期应延长至10年

施政报告提出,工厦业主可免补地价改装,惟有关期限为5年,社协组织干事吕绮珊认为改建工程最少也要1年,故建议延长豁免年期至10年,令居民可以有稳定居所;政府亦应动用10亿过渡性房屋基金资助业主进行工程。

此外,政府应设立过渡房屋的最低标准,包括每个单位也要设置窗户、人均面积与公屋看齐,避免单位“㓥房化”。 租金方面,可按照社会房屋的标准,即家庭入息25%或综缓租金津贴,以4 人家庭计算,每月租金约5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