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黄伟纶:明日大屿分15至20年期进行 政府有能力应付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发表第二份施政报告,其中耗资达至少5,000亿元的“明日大屿”愿景,填海面积较“东大屿都会”提及的1,000公顷增至1,700公顷,备受社会争议。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12日)在记者会指出,现时政府每年用于公共建设的开支约涉及1,500亿元,而“明日大屿”计划要摊分15至20年期进行,即平均每年只需数百亿元,故他认为政府有能力为计划作“合理付出”。
他又指,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递交初步报告予政府时,曾提及“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故特首林郑月娥才就“明日大屿”填海1,700公顷“拍板”,而这项政策被列为“绝密”,因此事前未有风声流出。
↓点击睇图.盘点施政报告2018重点↓
交椅洲净填海成本或千五亿
对于“明日大屿”的确实成本,黄伟纶称暂时未有正式估算,但以目前每平方呎1,300至1,500元填海成本计算,若交椅洲填海1,000公顷,料涉及千多亿元。至于铺设基建等成本,则要待研究报告出炉后才可得出。
施政报告列明,政府争取“明日大屿”的填海工程于2025年展开,并在2032年有首批居民入伙。黄伟纶指出,交椅洲属“明日大屿”的第一期填海计划,故上述目标年期适用于交椅洲填海;而喜灵洲属第二期计划,暂未有时间表。
整体“明日大屿”工程需约5,000亿元,黄伟纶表示,现时政府用于公共建设的开支,每年约涉及1,000亿元,而“明日大屿”计划要摊分15至20年期进行,平均每年只需数百亿元,故他认为政府有财政能力为此作“合理付出”。
土供组交初步报告后才“拍板”
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在电台节目中,被问及何时决定填海面积较东大屿都会计划多7成,当时她表示,相关措施并非由她的决定,而是技术工程同事在规划过程中提出。
黄伟纶指出,特首制定施政报告时,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规划署曾就大屿山填海作初步观察,了解选址的水流情况等。他指出,就当时观察而言,政府认为1,700公顷是可行,并获发展局认可,但暂时未有详细规划。他又称,直至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于9月份递交初步报告予政府,当中提及“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故林郑才就“明日大屿”填海1,700公顷“拍板”,并以此作基础。
黄伟纶:将远水尽量拉近
对于政府为何在事前未有就填海面积“加码”咨询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他形容制定施政报告是“绝密”,即比“机密”更高级,故政府不能事前向他人披露。他又指,若未来的研究确认“明日大屿”具可行性,在工程开展前,必须要先经城规程序,届时会有多阶段的公众参与及咨询。
他表示,期望可于明年第一至第二季到立法会争取拨款,并在2025年展开首阶段填海,届时会尽量吸纳土地供应小组在今年底提出的建议。他承认由于希望“将远水尽量拉近”,故相关时间表相对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