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余波】环团:康文署早已购买碎木机 枯枝应原址处置免浪费
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多区塌树残骸堆积如山,政府于启德开设两公顷的“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处”,暂存收集到的木料和园林废物,立法会内务委员会明日(4日)将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山竹”准备、应变及善后工作。
有环团表示,启德收集处已即将爆满,康文署辖下不少公园仍有塌树未清理,并得知康文署早已购买碎木机,认为署方应自行消化部份枯枝,减少浪费及运输成本。《香港01》正向康文署查询,暂未获回复。
环团:木料收集区逾9成爆满 应在塌树处原址处理木料
“山竹”袭港后,政府收到逾4.6万宗塌树报告,当局在上月21日在启德发展区设立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处,收集各区的塌树,惟环保触觉及树木专家在上周二(25日)视察启德暂存树木情况时发现,一半存放区已爆满,且传出阿摩尼亚味道。
环保触觉义务总干事谭凯邦表示,收集处目前已超过9成爆满,据悉康文署早已购买碎木机,认为署方辖下不少公园仍有塌树未清理,应考虑以碎木机在公园自行消化部份枯枝枯叶,可用作覆盖物之余,也可免却运输成本。他认为,康文署有最多资源管理树木,应设立机制原址处理枯枝。
“我树我城”创会成员杨子杰补充指,本港覆盖物几乎百分百是从外国引入,不但有机会引入外国害虫,也浪费公帑,质疑为何不能使用本地覆盖物,减轻堆填区压力。
树木专家建议做好源头分类 提升木材质量
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赵绍惠认为,“山竹”过后产生大量废木,惟政府没有扶持回收业发展,也欠缺意识做好回收配套,质疑现时储存在收集处的木材,为何不能做好分类及保存,添加棚架保持木材干爽。她认为,最理想是做好源头分类。她又指,中国是全球入口木材最多的国家,质疑本港为何不能把风灾后的木材干净处置,再运至内地升级再造。
她补充指,风灾后产生不少病树,带同病虫、病菌进入收集处,容易与其他树木交叉感染,现存的木材只能勉强转化成肥料或覆盖物,认为未来政府应著重卫生及储存层面,否则木材的质量只会向下滑。她又建议,政府可动用已复修的堆填区处理园林废物,只需少量人手及基本配套,可把大批枯枝用作堆肥,减少浪费。
许智峰:过去9成半政府园林废物送堆填区
根据发展局2014年公布的《减少和处理园林废物指引》,建议在大型公园或花园原地设置碎木机,方便即场把回收到的园林废物分类,制成覆盖物,再在原本的种植范围内使用。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峰质疑有关指引过去未曾落实。
许认为,由塌树转化成的覆盖物,可仿效外国变成儿童游乐场的地面,也可成为肥料,但过往政府每年产生约9000公吨园林废物,绝大部分被弃置于堆填区;而大件木材即使不能做成最好的家具,也可考虑做成公园的栏杆、木凳、指示牌、摆设等,但政府却选择从外地订购,认为是“浪费及反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