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余波】全港共4.6万宗塌树个案 黄伟纶:主张补种原生品种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超强台风“山竹”早前袭港,各区均出现大量塌树。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30日)发表网志,称政府各部门将积极安排补种失去的树木,由于原生品种较外来品种有更强的防风能力,故树木管理办事处(树木办)主张种植更多原生品种。他又指,政府于70年代种植的台湾相思树已步入老年期,故路政署已开展试点计划,以多种原生及归化植物品种,更替相关的相思树。

黄伟纶局长(右)与海关关长邓以海先生(左)到石澳泳滩,与纪律部队义工,清理泳滩上损毁的设施。(发展局图片)

共4.6万宗塌树个案

黄伟纶指出,“山竹”造成的破坏严重,区内不少树木均受到影响,至今共有4.6万多宗树木倒塌个案,各个政府部门均努力清除塌树。

他续指,发展局已动员逾2,000位工务部门,以及工务工程承建商内部人员,更安排位于启德的土地临时安置塌树枯枝。

台风过后,各区出现不少塌树,有义工自发清理。(发展局图片)

主张种植更多原生品种 补种失去树木

他又指,政府各部门将积极安排补种失去的树木。树木管理办事处总监高韵仪表示,会主张种植更多原生品种,以提高生物多样性。此外,原生品种本身已适应本地气候环境,较外来品种有更强的防风能力。

他指出,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完成制订“街道选树指南”,当中推荐80种适合于街道种植的树木品种,其中一半以上是原生品种,而当中每个品种的属性皆能抵御基本的市区生长环境,例如气候适应力、耐风力、抗病虫害能力等。

以原生及归化植物更替老化台湾相思

黄伟纶又指,为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政府于上世纪70年代种植了大量台湾相思,但台湾相思的平均寿命为50多年,故该批树木已渐步入老年期。路政署已开展试点计划,以多种原生及归化植物品种,更替公路斜坡上老化及结构状况欠佳的台湾相思。同时,树木办亦为市区街道树木的种植及更替计划,设定相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