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导演拍港纪录片《分域大道》 雨伞运动后四年纠结︰去或留?
四年前的今天,多少人在夏悫道彻夜未眠;四年前的明日,不少人挨过催泪弹,烟雾散去后,仍有人这四年来仍在抗争路上。
英国独立电影人杜浩纶(Matthew Torne)纪录片新作《分域大道》,于昨晚(26日)首映。五位主角是黄之锋、黄洋达、何韵诗、刘伟德、林淳轩,在“伞后时代”如何以各自的方式寻找出路。正如该作品未能在主流戏院上映,“政治不可能与自己无关。”
Torne说自己不是香港人,但当游客沉醉于香港的霓虹光影,他会留意到街头的拾荒老人,而这些景象都属于政治。因为他爱香港,而他所能为香港做的是“拍属于香港、香港人的纪录片。”望能为港人带来反思。
不理解为何有港人会觉得政治与自己无关,住屋空间愈来愈细、老人于闹市拾荒…这是都是与政治有关…亦正如这套记录片未能在主流院线上映,我都无法避开政治。
影片围绕黄之锋等五人伞后生活
Torne以往作品包括《黄之锋︰热血青年Vs超级强权》(2017年)及执导《未够秤》(2014年),今年9月携新作《分域大道》(Last Exit to Kai Tak),耗时三年多制作完成,在雨伞运动四周年当日上映,至下月2日共举办四场放映会。该纪录片的五位主角,是活跃于雨伞运动的黄之锋、黄洋达、何韵诗、刘伟德、林淳轩,在各自回归日常生活后,如何面对不同的制肘,及在一次次的抉择后,交织出怎样的出路。
整出电影没有旁白,只有主角与身边人,如与母亲、妻子、同伴之间的对话,呈现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纠结,关于离开香港,还是留下来,以及关于身份认同。有人曾犹豫,有人是“No where”、有人是四处奔波。Torne期望,观众抱持开放态度来到戏院,并不一定要认同片中的人物及他的看法,只希望能体现出香港的多元化。
近年接连制作香港纪录片的Torne,自小著迷港产片,在北京留学便来港修读电影,见证沙士时期和七一游行后,启发了他对香港人身份认同这个命题的兴趣,“这个城市带给我那种充满动感和强烈矛盾的冲击,令我念念不忘。”
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后殖民时代的香港政治”。他对世代隔阂都能侃侃而谈,“很多上一代的人以为自己只是过客,一开始都无打算在香港扎根。”在香港纸醉金迷“揾钱至上”,没有深究归属感这回事。他认为真能确确实实视香港为“家”的,应从80后、90后这一代人开始。
借启德机场比喻“此路不通”
片名为《分域大道》,车水马龙的镜头穿插在各人故事之间,Torne解释,因为大量取景在东九龙和观塘一带,以停运的启德机场为象征,那里承载了香港曾作为移民城市的岁月,上一代许多人从这里逃离出去,然后又回来。浮光掠影,如今一代亦纠结留或去,但似乎碍于现实条件,要移民并不容易,恍若旧机场那条通往天桥的坡道仍在,但今已是“此路不通”,而片中主角,有人无法舍离香港,努力寻找出路。
《分域大道》资料如下:
导演:杜浩纶
片长:129 分钟
级别:IIB
语言:粤语、英语(附中英文字幕)
门票:$75
(学生、60 岁或以上长者、残疾人士、 Club YEC 会员优惠票价:$60)
*只限香港艺术中心首映场次:每次购买 4 张或以上之正价门票,可以享有八折优惠。
放映时间表
9 月 26 日(首映) 7:45PM 香港艺术中心古天乐电影院
9 月 30 日 2:30PM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放映室
9 月 30 日 7:30PM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放映室
10 月 1 日 7:30PM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