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遭螺旋桨击伤 背鳍撕裂 需遥距注射抗生素 恐伤脊骨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再有中华白海豚遭船撞伤!一只成年中华白海豚于上于25日怀疑因遭船只撞击,造成背鳍后方至尾部有最少三处很深、呈V 形的横向伤口,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的“鲸豚搁浅行动组”(保育基金行动组)及海洋公园的经过连日观察,决定透过飞标以微创方式为该海豚遥距注射长效抗生素以提升该海豚的免疫能力,海豚伤口组织正在愈合,惟尾鳍附近的伤口非常深,极有可能影响其脊骨,或需再接受治疗。

8月25日发现的受伤中华白海豚。(Zerlina Leung提供)

渔护署于上月25日接报在大屿山水域发现一条受伤的成年中华白海豚,受伤海豚的背鳍后方至尾部共有最少三处很深、呈V 形的横向伤口,而且伤口边缘锐利,相信是因船只撞击造成。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的“鲸豚搁浅行动组”(保育基金行动组)及海洋公园兽医团队其后连日监察该海豚的情况,考虑到该海豚的伤势、它的整体状况、环境因素以及参考过国际标准指引《岸上的海洋哺乳动物:处理搁浅动物的指引》后,结论是抗生素会对该海豚起正面作用,而且最好将牠留在栖息地。在渔护署的同意下,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透过飞标以微创方式为该海豚遥距注射长效抗生素以提升该海豚的免疫能力。

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于8月27日中午成功为该海豚遥距注射药效能持续17天的长效抗生素。(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提供)

伤口有可能再恶化 影响脊骨

海洋公园的兽医团队于是于上月27日中午成功为该海豚遥距注射药效能持续17天的长效抗生素,过去两星期,该海豚大多于大屿山西南部水域出没,亦经常在来往香港及澳门的高速船航道中或附近流连。该海豚游泳时一般表现轻松,但当有船只接近时便会主动回避。

海洋公园兽医总监马伯乐指出,海豚原先的伤口很深和范围广泛,虽然有些伤口已开始愈合,但其他伤口的表面和深层组织已明显受到感染并已经腐烂。由该海豚仍有能力自行在野外生存,海洋公园决定把治疗限于微创方式和风险低的遥距长效抗生素注射。伤口在注射抗生素后12天后虽然仍属严重,但已有大幅改善,看得见的组织正在愈合。尾鳍附近的伤口非常深,极有可能影响牠的脊骨。现时,最大的风险是伤口有可能于抗生素的17天药效期过后再次恶化,使海豚情况转差,海洋公园建议继续观察该海豚的健康状况并在有需要时为牠提供治疗。

今年至少有35宗鲸豚搁浅 当中18宗疑涉遭船只撞击

另外,今年截至9月10日为止,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鲸豚搁浅行动组与渔护署处理共35宗鲸豚搁浅个案,当中涉及江豚的搁浅个案高达25宗,而中华白海豚个案则有6宗。35宗个案当中,有高达18宗疑涉及鲸豚遭船只撞击,情况令人忧虑。

本年5月,行动组更曾处理一宗“一尸两命”的江豚个案,成员抵达现场后发现怀孕江豚尸体的整个下半身已被螺旋桨切去及无法寻回。

受伤中华白海豚背部的伤口。(Zerlina Leung提供)

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助理科研经理黄伟浩博士表示,鲸豚搁浅个案持续高企的情况令人非常担忧,而今年疑涉及鲸豚遭船只撞击的死亡个案及近日严重受伤的海豚已是一个警号。这些数字反映出现在有迫切需要立刻采取措施,以减低香港水域内的鲸豚受船只撞击的风险。

黄伟浩博士续指,虽然约78%的鲸豚尸体在岸上被发现时经已严重腐烂,虽然难以确定船只撞击是其最后致死原因,但在鲸豚上的撞击伤痕愈来愈常见,显示出船只对香港出没的野生鲸豚威胁已经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