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活跃症】年幼爱跳跳扎人际关系差 ADHD患者靠服药改善社交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本港儿童服用“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ADHD)药物的情况,由2001年每2500名儿童有一个,上升至2015年每69名儿童有一个,升幅达36倍,反映社会对ADHD病症意识提升。
今年17岁的卢俊达(Thomas),在幼儿时已出现一系列“捣蛋”行为,包括跳烂台凳、爱自言自语、专注力不足,后来才被确诊患有ADHD。无法受控的行为,令他的人际关系甚差,至服药后才稳定情绪,不会胡乱对旁人发脾气,重新融入社会。

Thomas(左二)表示,定时服药,多做运动,情绪得以稳定,逐渐改善社交生活。(劳敏仪摄)

ADHD患者表面与一般人无异,但容易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及冲动,这些症状多数被误会为顽皮、爱捣蛋。

读幼稚园时遭老师投诉爱说话

卢太在Thomas 不足3岁时已发现其较好动,常招致损伤,至上幼稚园及小学时老师经常投诉Thomas爱说话,哪怕身边没有半个聆听者,也不会完成所有功课。察觉儿子行为有异,终决定带其求诊,发现他患有ADHD。靠药物治疗下,Thomas才开始与朋友“沟通到”。

小三开始正式服药

ADHD儿童常被指“坐唔定”,Thomas忆述,小时候听到不喜欢的说话,不开心的情绪马上反映在面上,专注时间很短,但自小三开始正式服药后,一日一粒,专注力明显提升,与同辈相处也日渐融洽。但是,他曾因忘记服药,冲动症状再现,回校后因老师误会其未交功课,气得马上撕烂功课。他说,定时服药,多做运动,情绪得以稳定,也意识到非所有人都愿意迁就自己的鲁莽行为。

黄志基(左一)表示,成人患者在年幼时或不察觉自己出现ADHD症状,错失治疗。(劳敏仪摄)

成人服用ADHD药物比例亦上升

除了儿童及青少年外,成人服用ADHD药物比例也上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表示,成人患者在年幼时或不察觉自己出现ADHD症状(例如坐不定、爱搭嘴、没有耐性排队等),长大后又或误会自己患有抑郁、有社交问题或精神紧张,未能对症下药。他提醒,ADHD会增加吸毒或滥药行为风险,带来学业和职业成果不佳等不良影响,呼吁市民多认识ADHD,接受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