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两成港人宁搭5分钟车不愿行路 原因:悭时间、怕热怕晒黑
以步行代替搭短途车,有助减少碳排放,日行一万步,更对健康有益。但有调查发现,短至5分钟或以下的车程,仍有约两成市民宁愿搭车也不愿行路,逾6成受访者解释指因为赶时间或节省时间,其次是因为天气太热、 太冷或下雨,更有近1成受访者因担心影响仪容(如晒黑及影响妆容)及装备不足(如穿高踭鞋及套装),减低步行意欲。
世界绿色组织今日(9日)发表香港人步行习惯调查结果,上月以问卷形式访问500名18岁以上港人,约22%人会为5分钟及以下的车程选择搭车而不行路,较去年的11%多一倍。
近6成人因天气问题不爱步行
港人宁乘搭交通工具,也不步行到目的地,66%受访者表示“赶时间/节省时间”,也有56%受访者认为“天气太热/太冻/落雨”,较去年分别增加9%及5%。此外,分别有约一成受访者表示因仪容及装备问题,例如怕晒黑或穿了高跟鞋等,都减低以步行代替搭车的意欲。而因生病而乘搭短途交通工具的受访者也大幅增加了15%,由去年19%升至34%。
但调查结果亦有惊喜之处,只有26%受访者未达康文署所建议的“基础指标”,即每星期至少三天,每天累积最少三十分钟或以上的步行,较去年减少7个百分点。而一星期7日均会步行三十分钟或以上的受访者,亦较去年的13%多逾1倍,达29%。情况虽然改善,但世界绿色组织指部分人士仅在上、下班时才步行,放假时则较少步行,建议于城市内增设更多方便及鼓励市民步行的设施及路线,以提高市民于工余时间步行的意欲。
此外,逾8成受访者认同步行环境的重要性,包括空气质素、行人路面畅通、绿化环境、行人过路安全等。世界绿色组织行政总裁余远骋建议,政府可先就一些硬件配套设施,如绿化范围、扩阔行人路面、增加行人过路设施、道路指示及休憩设施等,以尽快改善现况。他举例说,增加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如登打士街休憩处大小)的绿化区,可影响当区微气候,如温度降低摄氏1至2度,吸引更多市民进行城市远足。
调查也了解市民心目中的“城市远足”,发现86%受访者认为“自然景色(花草树木或公园)”为必备元素。奥雅纳工程顾问规划董事杨咏珊女士认为,规划不应只着重个别屋苑或楼宇发展,还需要顾及周围环境及配套,亦不能只依循“硬指标”,即行人路要几阔、过路灯要等几秒,要扭转过往以车为本及偏重功能的设计,改为以人为本,着重步行体验,才可吸引市民多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