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街一个月】旺角行人专用区表演者卷土重来 倡开放两公园表演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专用区上月29日后“杀街”,恢复行车,至今日(29日)刚好一个月。一众表演者四散各区,一直争取政府推出街头表演政策,及提供场地作表演用途的“旺角街头文化协会”近日改组,成立全新组织“ 旺角街头表演者协会”,集合了多位菜街表演者,将力争政府推出街头文化政策,包括推出发牌制度,以及提供长期的街头表演地点,协会表明会再向政府提出申请尖沙嘴九龙公园作表演场地,另亦有意申请位于佐敦的九龙佐治五世纪念公园。

旺角行人专用区上月29日告别街坊及表演者,至今刚好一个月。(资料图片)
政府现时繑埋双手,乜都唔做,杀了街就算,只是对居民有一个交代,但在艺术文化方面就无任何推广。
旺角街头表演者协会干事吴志辉批评政府没有街头表演政策
自旺角行人专用区“杀街”后,部分表演者“转场”到尖沙嘴海旁表演。(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十多名表演者成立旺角街头表演者协会

旺角街头表演者协会于昨天成立,10多位成员来自菜街行人专用区的5、6档档摊,协会干事吴志辉批评政府一直无就街头表演订定相关政策,故成立团体争取,“政府现时繑埋双手,乜都唔做,杀了街就算,只是对居民有一个交代,但在艺术文化方面就无任何推广。就如现时很多表演者去了尖沙嘴表演,但本土派又到场驱赶,政府一直无提供适当场地作表演,也无政策去规管和协助表演者。”

吴志辉指,协会建议政府有至少两个地点作长期表演场地。(郑翠碧摄)

盼周末朝11晚9可于两公园表演

吴志辉指,新成立的协会将力推表演场地及规管两方面的倡议。在场地方面,协会认为必须选择远离民居的地方,才容许表演者使用扩音器,协会将向政府建议至少2个地点,盼能成为长期表演场地,目标地点是位于尖沙嘴的九龙公园及位于佐敦的九龙佐治五世纪念公园。吴志辉称,“我们希望能长期表演,但若只有周末亦已满意,时间可定为早上11时至晚上9时,有团体曾提议在九龙公园地下空间表演,但我们担心回音大的问题。”

早前康文署曾指出九龙公园并不适合作定期表演,吴志辉指,“康文署上次隔空回应我们,但她是否有认真考虑﹖有否尝试过让表演者去做?其实九龙公园很大,通常市民只去近鸟湖那边,近柏丽大道的长廊及广场其实没有甚么人,不明白为什么康文署指会骚扰人休息。”

建议设考核制度 表演者需领牌才可用扩音器

吴志辉续指,协会并会向政府提出推出街头表演的发牌制度,“有牌的才可使用扩音器表演,无牌的就只可用轻便音响,这样就不会扼杀各式表演。”协会认为,发牌前的考核方法应较西九文化区的考核更为严谨,以提高门槛,挑选出有质素的表演者。对于是否应规管表演者的表演时间、场地大小、音量及打赏问题,吴志辉表示,协会认为表演应按性质划分为不同区域,表演者之间应有足够距离,而其他细节可再商讨,“如果政府愿意合作,协会愿意做规划、管理的角色。制度可以先为试验性质,试行后再检讨。”

虽然现时有意在街头表演的人士其实可向警务处牌照课,申请“公众街道或道路奏玩乐器许可证”,但吴志辉认为,许可证为一次性,发牌始终更为恒常,并可让公众了解表演者是愿意接受规管。协会将于下星期接触康文署,冀署方愿与协会开会商讨,“若康文署不理会,就找民政事务局,同时会联络油尖旺区议会。”吴志辉并认为政府应成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部门去处理相关政策。

有菜街表演者在杀街后转到尖沙嘴码头演出,但遭到本土派组驱赶,双方曾发生冲突。(资料图片)
牛小姐(Fanny)出任旺角街头表演者协会主席,她曾在菜街表演2年多。(郑翠碧摄)

旺角街头表演者协会由7月开始筹备,现时主席为曾在菜街表演2年多的牛小姐(Fanny),吴志辉为干事,另有副主席江先生及5名执委,将于明天递交社团注册申请。吴志辉补充,协会将继续招募会员,欢迎不同地区及性质的表演者加入,惟需先经协会遴选,有质素表演者方可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