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港孩现象中学化 有学生不懂绑鞋带 、要家长“执书包”
开学日将至,对中一新生可说是又惊又喜;因为他们即将离开小学进入中学,接触全新的学习环境。为了令新生更快融入中学生活,大多中学都会在暑假设立新生适应课程,但有中学课程中发现,有中一新生除了未能适应新环境,情绪管理上亦未如理想,与其他同学沟通时不时出现冲突,反映他们的协调上可能出现问题。此外,“港孩”现象甚至蔓延至中学,有学校及社工发现,中学生不懂绑鞋带,甚至要依靠家长“执书包”;有学生日常习惯家长接送,不懂乘搭轻铁;亦有中二生承认过往不懂折被及折衫。为加强新生的协调及解难能力,天水围伯裘书院破格在适应课程加入City Hunt(城市定向),寓教育于娱乐,让学生认识社区亦认识自己。
香港社会早年曾广泛讨论“港孩”现象,指不少适龄小学生自理能力欠佳,然而事隔多年,情况仍未有大幅改善,甚至蔓延至中学。
中一生自理及解难能力弱 过份依赖父母
临床心理学家朱嘉丽表示,近年接触到连绑鞋带亦不懂的中学生个案;此外,她又指,现时仍有中一新生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帮助,要求父母收拾书包、核对功课等等的情况亦相当常见。她认为,个案反映部分中一生自理及解难能力较弱,仍过份依赖父母。
升中后应重点关注社交问题
朱嘉丽亦指出,小朋友在小六要面对呈分试、中学派位等,心情本来已经十分紧张,来到中学的新环境压力就更大,而当中另一应该重点处理的是社交问题。
她称,新生如果能够发展出良好的社交网络,认识到来自不同小学的同学,将会对他们融入中学校园生活帮助很大。她指,过去很多中学都有针对新生的适应课程,她认为若过程中有同校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领或协助就更事半功倍,其他如自理、解难等问题也自然有所改善。
伯裘书院老师参考City Hunt 透过体验训练新生协作解难能力
位于天水围的伯裘书院一直设有暑期适应课程,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助理校长冯顺宁表示,新生的协作能力十分重要,她认为,如果新生在开学前仍未互相认识,正式上课时很容易发生争执,甚至导致学生发脾气不愿上课等等。
她指,学校因此在课程中,安排了中三至中五的学生成为小导师,以1位小导师对7名新生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课程,解答疑难。她又认为,小导师同时可帮助学校及早识别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令学校在开学后能更快处理有关个案。
学校适应课程首增活动 要求学生认识社区
适应课程中除了有学校的简介、加强自理能力的训练等,今年更新增了名为“地理熊大搜查”的城市定向(City Hunt)训练。游戏要求学生到指定地点完成任务,如访问街坊对天水围的观感、以纸皮砌出高塔等。
有学生每日由家人接送 不懂乘搭轻铁
负责筹办适应课程的老师梁国龙称,一位在校老师向他反映,有学生因自小出入由家人驾车接送,现今都不懂得乘搭轻铁。梁老师因此参考大学常见的城市定向游戏,调整课程。梁老师称,希望透过体验式学习,训练新生的协作及解难能力,以及让他们认识不同社会议题。
中二生坦言过往不懂折被、折衫
经历过新生适应课程、今年升中二的李芷晴,看似自信满满,但原来过去直至小六连步出家门都要家人带领,甚至连折被、折衫都不懂。
她称自己在小学时并不起眼,在刚参与课程时自己相当担心及不开心,但后来参与过课程中的自我管理训练,又被小导师推举做课程结业礼司仪,笑言自己现今已可以与同学相约去迪士尼游玩,对司仪的工作更是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