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下月23日通车 当初承诺到底有几多已“走数”?
有消息指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初步订于9月22日在西九龙总站举行开幕礼,翌日(23日)正式通车。
高铁由2007年施政报告被列入十大基建,到2010年初拨款正式通过上马,等足多年终于迎来通车。《香港01》现盘点政府对高铁所作的承诺,评估它们的实施状况,有多少已“找数”,又有多少已“走数”,而实现到的承诺又有没有“水分”?
1. 通车时间:2015年8月→2018年8月
2010年1月,政府与港铁签订委托协议,以监督高铁香港段的建造和启用,预定竣工日期为2015年8月4日 。政府往后几年也一直表示,预计高铁可于2015年竣工及通车。
不过在2013年左右,早就传出工程遇上阻滞,可能会延迟,初时政府和港铁都否认。不过到2014年4月,港铁表示工程可能延迟至少9个月,并表示这是归因于该年3月底一场黑色暴雨。后来经传媒陆续追查,发现港铁内部有一大堆欺上暪下问题。
总之经此一役,港铁将预计完工时间延至2016年,而2017年底可以通车。到2015年中,港铁再将时间延后至2018年第三季。
2. 工程造价:395亿→864亿
高铁造价从来是争议焦点。行政会议于2008年4月决定采用服务经营权模式落实高铁项目,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初时表示,工程造价约395亿。
但这个数字随后不断上升,到政府在2009年底正式拿上立法会申请拨款时,政府解释因为通胀及工程改动,连同收地赔偿等,涉资669亿。由于铁路只有短短26公里,如此“天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终在一片争议声音中,拨款仍于2010年1月获财委会通过。
还未完,经历2014年延误一役,港铁于同年8月公布造价涨至715.2亿元,之后还一直有传造价会继续上升。由于机器故障、原料和工资等的成本上涨,港铁及后再于2015年中公布,最新造价为853亿,引起极大争议。
由于公众对于用公帑“无止境填数”相当不满,政府于2015年底与港铁达成协议,在844.2亿元后“封顶”,如再超支由港铁自行负责。最终财委会于2016年3月通过追加拨款。
所以最后埋单计数,高铁共花864亿建造,封顶过后的部分由港铁承担,平均每公里须花逾33亿元,比原先计划超支约三成,比最初政府的估算更是差逾一倍。
3. 一小时生活圈:48分钟到广州南 更非班班直通车
“一小时生活圈”即以广州为中心,在各珠三角城市(包括港澳)建立1小时内可直达的铁路,广深港高铁就是重要组成部分。最初拍板兴建高铁时,政府表示从西九龙市中心出发,48分钟就会到达广州。
不过这是否真的做到,一直都受到质疑。实际上,由香港往广州南只有“不停站直达班次”才能在48分钟内到站,按政府初步估算每日有9.6%前往广州的班次属直达,其余则会在福田、深圳北、虎门等地方停站,每停一站约需增加5分钟行车时间。而且,高铁是在位置较偏远的广州南停站,如果要再前往天河区等市中心地区,要再自行转地铁线,又或索性乘广九直通车前往。
所以现时的一小时生活圈,其实有大量的“前设”,政府算不算已完成承诺,那就见仁见智了。
4. 票价:香港至广州南210元→260元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于今年1月公布高铁车费,由西九龙前往福田、深圳北、虎门及广州南收费,分别会订为80港元、90港元、210港元及260港元。
不过翻查立法会文件,政府于2016年2月估算高铁客量时,车费估算为西九龙至福田每程收53港元、深圳北57港元、虎门153港元、广州南210港元。
时事评论员梁启智亦指,政府承诺过高铁车费会和东铁线前往落马洲,以及车通车的服务相若。不过当时由西铁线柯士甸站前往落马洲,也只须45元(现为46.5元),相差十分大。梁启智质疑政府“又走数”。
5. 走线:驳全国铁路网→北上要转车
在拍板之初,政府一直表示高铁可以助香港的铁路接驳全国铁路网,如没有高铁香港会变成“孤岛”。
但首先往广州路线只到广州南,没能直达市中心,广州南属广东省高铁网络的枢纽,这确实可便利继续北上的乘客转车,但乘客要前往广州市中心就须再转车。
此外,通车初期乘客也只可以在西九站购买以香港为起讫点、共18个站的车票,香港段和内地段属不同票务系统,市民需给手续费予中介公司,代办内地段车票,甚至可能要在抵达内地站点转车时,再张罗往目的地的车票,较为不便,也令“直通全国”效果大打折扣。
6. 一地两检:有其他折衷方案变不设公众咨询
一地两检本身就包含庞大的法律和政治争议。由泛民人士成立的“一地两检关注组”曾批评,郑汝桦在2009年12月18日的会议上,曾表示即使不实行一地两检,也有其他折衷的方法。可是到2017年政府推销一地两检安排后,时任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却表示“为赶及通车,一地两检不设公众咨询”,泛民认为这也属“走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