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导管错插阴道事故 家属四大控诉 老妇要再到急症室排队求医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医院周日(29日)向传媒披露,为79岁女病人进行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时,肛门导管错插阴道,病人须切除输卵管的医疗事故。病人家属联同病人组织今日(31日)去信伊院投诉,提出四大控诉,包括事故后,院方未有即时为病人进行紧急修补手术,反而要求病人再到急症室排队求医,半日后才施手术;院方又一度交出错误涉事放射师姓名;放射科部主管缺席正式会面,令家属感到院方跟进态度冷漠。
另外,有病人组织质疑院方未有按呈报机制向医管局总部呈报事故,表示失望和遗憾,要求改善通报机制。

伊利沙伯医院周日(29日)向传媒披露,为79岁女病人进行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时,肛门导管错插阴道,病人须切除输卵管的医疗事故。(资料图片)

被肛门导管错插阴道的79岁女病人刘女士,其儿子伊先生今日(31日)去信伊利沙伯医院投诉指,7月4日安排照肠程序第一次插入导管时,刘女士表达了感到很痛,但有人向她指“钡剂仍未注入,不要太紧张”。伊先生质疑有人在没有检查清楚下对病人说这番话,最后刘女士的阴道出现两处面积达3厘米乘3厘米及3厘米乘5厘米的伤口,需紧急接受修补手术。发生事故后,院方未有即时安排女病人做手术,反而要求病人家属陪同病人,亲自到急症室排队及缴费才救治老妇,过程中虽然有职员陪同前往急症室,但并无职员仔细解释来龙去脉,伊先生促请院方解释。

经急症室诊治可能延误 应由医生直接跟进

协助病人的香港社区祖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有关职员带女病人到急症室排队求医后就离开了,病人在急症室等候了半小时至中午12时才见医生,辗转安排上病房后,至下午4时才接受修补手术。彭鸿昌形容,院方后续跟进有问题、不理想,直指刘女士在造影室已出血,再经急症室诊治可能有延误,可交由妇科和外科医生可直接跟进;即使病人需要经急症室,亦应有职员一直陪同病人向急症室人员解释须尽快处理,避免给予家属有人“卸责”之感。

医管局未有回应有关要求刘女士到急症室求医的提问。(资料图片)

急症科医生:放射诊疗室非治疗房间 急症室较适合急救

香港急症科医学院院长萧粤中相信,事件中进行造影检查的放射诊疗室,并非用作治疗的房间,未必有足够设备替病人急救,亦难做伤口护理;相较下,急症室有更多足够的器材和专科医生和护士处理,当下医护人员可能判断将病人送到急症室较为适合。视乎病人情况,萧粤中说,如病人情况严重,应该会由医护人员送病人到急症室;若情况轻微就无须由职员陪同。但以急症科医生角度看,萧粤中说,若病人表达不够清楚,有职员陪病人到急症室代为讲解病情,相信会较好。

萧粤中续指,进行任何医疗程序都需要写清楚医疗记录,但如果未开病人档案就难作记录,相信请病人先登记再治疗属合理,急症室会视乎病人情况尽快提供适切治疗。但萧粤中认同,转送病人到急症室时,是否要求病人再次缴费可以商榷,会由各间医院自行考虑恩恤处理。

至于院方为何未有即时为刘女士施补救手术;为何要求刘女士再到急症室排队和缴费再接受治理;一般而言,当病人在医疗程序中出现并发症或事故,在甚么原则下会要求病人再到急症室排队;如果有类此指引,会否考虑改变,医管局今日(31日)未有就有关提问作回复。

刘女士事故后接受手术,腹部留下长长的伤口。(受访者提供)

院方新闻稿曾称,由病人确定导管插入的位置是按既定程序做。彭鸿昌直斥,事故反映在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由病人确认位置的指引有问题,是造成事故的风险因素。他认为,将确认导管位置的责任放在病人身上并不正确,未来可考虑由医护人员再确认位置、先照X光再注入显影剂,相信不会太复杂和麻烦并减少风险。

彭鸿昌指,院方后续跟进有问题、不理想,直指刘女士在造影室已出血,再经急症室诊治可能有延误,可交由妇科和外科医生可直接跟进。(资料图片)

错误提供涉事放射师姓名 疑误导家属 免受专业纪律处分

除了要求病人自行到急症室求医,女病人儿子伊先生再提出两点申诉,包括曾要求院方交出两名涉事放射师之姓名,以向辅助医疗业管理局投诉,但放射部主管提供的一个下属名字的英文拼写出错,伊先生在放射技师登记名册上发现名字并无登记后,再三追问才取得正确名字,怀疑有误导让下属免受专业纪律处分之嫌。

伊先生并在投诉中指,伊院病人联络主任安排正式会面时,妇科、外科和心脏科医生皆有出席,唯独放射科部主管缺席,其后在家属要求下亦不再安排会面,伊先生指跟进态度冷漠决绝,形容对院方彻底失望。伊先生要求院方向家人详细交代事故中多项细节,及确保日后如何防止再有同类事情发生的措施。

伊利沙伯医院周日(29日)向传媒披露,为79岁女病人进行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时,肛门导管错插阴道,病人须切除输卵管。(VCG)

另外,社区组织协会指,伊院未有按呈报机制于24小时内向医管局总部呈报事故,对此表示失望和遗憾,要求改善通报机制。(另见稿:伊院导管错插老妇阴道 传媒公开才定为医疗事故 遭病人组织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