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插错导管入阴道称“由病人确认位置” 外科医生反驳:无可能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医院本周日(29日)爆出一宗医疗事故,一名79岁女病人在该院接受大肠造影检查时,医护人员错误将原本放肛门的导管,插入病人的阴道并注射显影剂,病人其后需切除输卵管,减低感染腹腔炎的风险。院方新闻稿指,医护人员将导管置入后,“按既定程序由病人确认导管放置在正确位置”,亦提到按既定程序,由放射师负责置入导管。有放射师向《香港01》核实声明的说法,又指除非病人指出位置不正确,否则放射师一般不会再三检查导管。惟有外科医生受访时直言,不可能由病人确认导管位置,因为有些病人不懂分辨,最终责任是在置入导管的人身上,形容很少有机会会放错导管位置。

伊利沙伯医院向传媒披露一宗医疗事故,检查程序中肛门导管不当插错老妇阴道,病人要切输卵管。(资料图片)

伊利沙伯医院在传媒查询下披露一宗医疗事故,涉及一名79岁女病人于7月4日接受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期间,医生发现有造影剂于盆腔出现,怀疑原本应被置入肛门的导管,不当地置入阴道,需中止检查,病人被转往深切治疗部接受紧急手术清洗体内的造影剂,以及切除输卵管减低感染腹腔炎的风险。

院方的新闻稿提到,按照大肠造影检查的既定程序,“放射师会先将导管经肛门置入肠道”;又指今次事件中“医护团队在置入导管后,按既定程序由病人确认导管放置在正确位置”。

放射师协会会长:除非病人指导管位置有误 才会再检查

香港放射师协会会长王鼎熙接受本网访问时证实,放射师将导管置入病人肛门后,正常程序是需要病人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之后便会贴胶布固定导管。他解释,由于插喉的过程需要跟病人合作,例如病人或有需要涂润滑剂、告知插导管的方向等。他续指,除非病人指出导管位置有误,否则放射师不会再以肉眼检查。王鼎熙又指出,若放射师或者护士放入导管后,会由放射科医生讲解程序再开始检查。

朱建华(右三)指,不排除病人根本不懂得分辨肛门位置。(资料图片)

外科医生:无可能由病人确认 “唔通你吊盐水要问佢拮得啱唔啱位?”

不过有外科专科医生则持相反意见,外科专科医生朱建华回应是否由病人确认导管位置的查询时,直言“点会呀?”他认为医护人员可以询问病人,但“照计都唔会”,因为不排除病人根本不懂得分辨,他以静脉注射治疗(即“吊盐水”)作比喻:“唔通你吊盐水要问佢(病人)拮得啱唔啱位?”

他又指出老人家或者有沟通问题,而医护亦无理由看不清楚阴道与肛门的分别,放错导管的机会少。

另一位外科专科医生张浩然同样指出,最关键的是放置导管的人,责任亦在这个人身上,因为“唔会系病人自己放”他直言受过训练的医护人员“唔可能搞错”,而注入药水有压力,若放错导管有机会打穿内脏。

张浩然指放错导管的可能性之一是长者的关节难以屈曲,令医护难确认肛门位置。(资料图片)

长者或肥胖人士被“插错”风险较大

张浩然提及,放错导管的可能性之一是长者的关节难以屈曲,由于插入导管时,病人一般需向左侧躺下,再将双脚膝关节屈曲,但关节退化的长者未必做到这个动作,医护人员或需用较间接的方法,如“指探”以确认肛门位置。

另外,较肥胖的人士,若臀部的脂肪多亦有可能影响视线,张浩然指这个情况下,一般需要较多人协助,以确认导管被正确置入肛门。

伊利沙伯医院再次回复查询时强调,置入导管后由病人确认导管放置在正确位置,属既定程序。至于事件发生的成因仍在调查中,院方再次向病人及其家属致歉,并会与他们保持沟通,提供所需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