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的儿女】梁卓伟忆研究历四代更替 倘无新资助忧失21年数据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正值香港历史翻开新一页之际,香港大学医学院团队在1997年亦有创举,推出“九七的儿女”出生队列研究计划(Birth Cohort Study),收集当年出生婴儿的数据并长时间追踪,助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开展21年来,研究员已经历四代更替,曾担任第一代研究员的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形容,能够将研究成果带入政府,继而成功推动公共卫生政策,是“冥冥中有缘份”。不过梁卓伟透露,目前研究计划的资助金只能足够运作至今年底,若得不到新的资助,这批“儿女”恐怕会慢慢走散,“我可以再找8,000人,但就没有了21年的数据”。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表示,当年自己的博士论文就是第一代“九七的儿女”研究。(卢翊铭摄)

上世纪末1999年,梁卓伟回流香港,在港大医学院攻读博士和任职初级讲师,在时任港大社会医学系系主任林大庆教授的带领下,成为“九七的儿女”第一代研究员。

第一代研究成果 间接推动政府全面室内禁烟

梁卓伟指,早于1947年已有英国研究指出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但三手烟的危害,即非吸烟妈妈在怀孕时吸二手烟令胎儿吸食“三手烟”的影响,当年全世界没有人做过这类研究。梁卓伟说,在香港大学第一份研究论文,就是利用“九年的儿女”8000多名婴儿的数据分析了二手烟和三手烟对婴儿健康的影响。当年有关科学证据获提交立法会讨论,并协助通过2007年室内禁烟。梁卓伟其后的博士论文,亦是利用“九七的儿女”的数据,分析了母乳喂哺的比率、母乳喂哺与奶粉喂哺婴儿的身体状况分别,以及剖腹与自然分娩对婴儿的影响。

梁卓伟在香港大学第一份研究论文,是利用“九年的儿女”数据分析二手烟和三手烟对婴儿健康的影响。(视觉中国)

走出象牙塔加入食卫局 利用科学证据推动政策

2007年自己的研究推动了立法室内禁烟,翌年梁卓伟就加入政府担任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他回忆当年因为控烟,第一次入麻雀馆,亦要与酒楼、食肆、桑拿浴室、控烟办等沟通落实禁烟政策,亦要到天星码头观察巴士站禁烟区界线如何划界等。梁卓伟坦言,做大学教授很少机会接触到某些香港人,这些工作都丰富了自己人生经验。

梁卓伟回忆当年加入政府负责控烟,第一次入麻雀馆,亦要与酒楼、食肆、桑拿浴室、控烟办等沟通落实禁烟政策。(卢翊铭摄)

梁卓伟又忆述当年与时任食卫局局长周一岳讨论政策时,第一项提出的工作也是与“九七的儿女”研究成果有关,就是希望推广母乳喂哺,并认为要由公营机构做起。由于当年医院管理局使用奶粉商免费提供的奶粉,存在潜在利益衡突,或会潜移默化令员工减少向新妈妈推广和教育母乳喂哺的意欲,政府其后下令要改变做法,至今医管局仍不可以收取免费奶粉,要用公价购买并定期转奶粉商避嫌。

梁卓伟做了“九七的儿女”三个课题,母乳喂哺、吸烟和剖腹产子,有两项是他10年后加入政府都帮手推行,将“学术象牙塔”得出的科学证据落实到现实社会,对他来说很有满足感,也是“冥冥中有缘份”。8000多名“九七的儿女”不单协助学术研究取得突破,更有助推出社会变革,梁卓伟解释:“每年香港有超过1000人因二手烟影响而死,现时香港可以成功控烟,市民外出饮茶不再闻到二手烟。‘九七的儿女’虽然不是医生或护士,但他们有份去救这些性命,他们真的可以感到非常骄傲。”梁卓伟希望让“九七的儿女”参加者知道自己的贡献,继续参与计划。

研究面临财困 资金只足够运作至年底

梁卓伟指,可以一路跟随这批“九七的儿女”到他们90岁终老,但要有资金,目前“九七的儿女”研究资金非常紧绌,只足以运作到今年12月,正就研究计划向政府申请未来5年的资金,如果申请失败,计划就要停工,而这批“九七的儿女”就可能慢慢走散,形容“如果申请唔到都唔知点算好”。

梁卓伟的博士论文,亦是利用“九七的儿女”的数据,分析了母乳喂哺的比率、母乳喂哺与奶粉喂哺婴儿的身体状况分别。(视觉中国)

研究团队绞尽脑汁与“儿女”联系

21年来,“九七的儿女”参加者由当初8,000多人只剩下3,000多人,有些人到外国留学、工作、有些走失、有些不愿意再被跟进。但梁卓伟强调,仍必须一路维持与这8,000多名“九七的儿女”的联系,说“他们是生命宝库,我可以再找8,000人,但就没有了21年的数据”。

梁卓伟期望现时的研究员想用尽办法向学生解释意义,留住每一个人,由当年寄信、电话、手机、电邮等方式与“九七的儿女”的家人联络,现时研究员更会利用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与“九七的儿女”保持联系,希望留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