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文件倡教育家长、推广快乐孩子运动 叶建源:应改变制度做起
在“赢在起跑线”的社会风气下,不少家长费尽心机为子女安排学术及课外活动。港府因应2017年《施政报告》建议,去年底成立“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专责小组”,研究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进行家长教育,以减轻过度竞争文化,让儿童愉快成长。小组今(23日) 发表咨询文件并展开公众咨询。
文件主要建议,政府为中小学的家教会提供资源,出动“银弹”吸引幼园成立家教会;举办社区活动、口号创作等进行家长教育;并透过电子平台向家长提供课程;在地铁站、隧道口等广告牌宣传“快乐孩子运动”。
家长联盟发言人张艳璇直言,加强对家长的情绪支援才是“治本”方法;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指出,本港家长拥有一定知识水平,但竞争文化持续激烈,情况与家长的态度及价值观有关,建议港府在制度上改变,减少竞争文化。
至于建议幼稚园成立家教会,叶认为对教员人数少的幼园而言,会“吃不消”。
本港不少家长期望子女“赢在起跑线”,在此社会风气下,竞争文化激烈。港府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宣布,邀请专家进一步检视及跟进如何改善家校合作,并进行家长教育,减少过度竞争文化,让儿童愉快成长。而于去年底成立的“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专责小组”,今(23日)发表咨询文件并展开公众咨询,邀请各界在今年9月14日或之前提书面意见。
咨询文件中指,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专责小组参考本地研究及内地、台湾、新加坡、英国、芬兰及澳大利亚等地的情况,提出要提升家长对子女发展需要的了解、避免过渡竞争、提供多元进修途径及促进家校合作。包括:
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更有效的合作,提供更多资源让中小学及家教会举办更多家校合作活动、家长教育课程
推广幼稚园家教会的成功经验,向成立家教会的幼稚园增加成立津贴及经常津贴的金额,鼓励更多幼园成立家教会,以便在幼稚园推广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
建议教育局委托大专院校及非政府机构研发供家长自学的电子学习课程
以广告、宣传片、口号创作比赛、社区外展宣传活动等,教育家长应对子女订下合理的期望及要求,避免过份催迫子女,让儿童愉快成长
建议教育局透过不同平台宣传“快乐孩子运动”,如政府电视宣传短片、地铁站和隧道出口的广告牌
进行不同研究题目包括:廿一世纪亲子沟通技巧研究、家长过份催谷对子女的影响等
叶建源:政府应深思问题根源 从改变教育制度着手
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形容,文件中不少活动或建议是现行一直存在,亦不乏宣传,而本港不少家长亦有一定知识水平,但竞争文化持续激烈,情况应与家长的态度及价值观有关。然而,是次咨询文件未见有大量的著墨或对策针对如何避免儿童过度竞争,提议港府应深思问题根源,“带头”从教育制度上著手改变,例如更改小学收生形式及改变学校间的竞争制度。
张艳璇:加强对家长的情绪支援才是“治本”
而家长联盟发言人张艳璇指出,建议推动家长教育是好事,但并非单靠讲座便能解决问题,加强家长情绪支援才是“治本”方法,“无家长唔关心子女,但有时家长都有好大压力,纾缓佢哋嘅压力、情绪问题先系最重要,然后家长先可以有效管教子女。”
她表示,即使当局推出电子学习课程,由于特殊学习需要学生(SEN)家长、基层家长们需要长时间照顾子女,因此很难抽出时间接触相关资讯。
叶建源忧 鼓励幼稚园成立家教会 会为幼师带来压力
另外,文件又建议政府增加现时给予家教会联会的资源,让各区家教会联会推广家长教育;以及增加幼稚园家教会的成立津贴及经常津贴金额,以鼓励本港超过三分之二未有家教会的幼稚园成立家教会。
叶建源认为,幼稚园家长在校时间较中小学短,一般只有两至三年,若政府以增加津贴吸引幼园成立家教会,幼师另须承担家教会的选举、恒常会议纪录、财政报告、活动等工作,将对幼师带来难以承担的压力。
张艳璇则批评,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家长教师会都是“有名无实”,主要功能是策划学生活动,在校务方面是“无功效”,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当局在此问题上都要作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