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明渠行人路惨变“废墟” 设施欠管理变“无主孤魂”

撰文: 李智智
出版:更新:

天水围明渠行人路惨变“废墟”!天水围明渠两旁的行人路不但出现地砖不平,更杂草丛生长期无人清理,路旁设施垃圾堆积,脏乱不堪,元朗区议会今讨论有关问题。有区议员批评天水围发展新市镇时,不少设施由前拓展署负责,惟过去十多年设施因欠妥善管理变成“无主孤魂”,导致有关行人路日久失修。

据元朗区议会资料显示,天水围明渠两岸的行人路多处隐患,包括地砖不平,而近天影路岸边的行人路边和围栏长满长草,部分更长逾一米。行人路及单车径亦欠定时清洁,经常堆满落叶和垃圾,恐虫鼠横生。而近乐湖、天瑞及天华邨渠边的行人路旁的设施,包括荫棚、石屎架构物和座椅等,亦因欠定期保养而损坏,且肮脏不堪,铺著一层厚厚的污垢。

天水围明渠两岸的行人路多处地砖不平。(资料来源:元朗区议会)
天水围明渠天桥长满杂草。(资料来源:元朗区议会)

湛家雄向《香港01》记者称,几乎每一、两年就将天水围区设施欠妥善保养的问题提交区议会,形容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他解释,90年代政府于天水围发展新市镇,不少设施由前拓展署于发展天水围新市镇时建造,如天水围明渠两旁行人路的荫棚、座椅及木制垃圾桶等。但自2004年拓展署多次重组后欠缺妥善交接,导致有关设施变成“无主孤魂”,“康文署、食环署和路政署等部门对问题视而不见,要有人投诉才有人理,日久失修情况普遍”。

湛家雄举例称,去年多次投诉天水围明渠行人路上的木制垃圾桶损坏,康文署称非其职责范围,直至他向民政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和康文署交涉,拓展署才同意今年初起全面更换天水围区500个木制垃圾桶,由康文署负责管理,现时已更换20多个。他认为,必须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重新接收设施及管理,建议由拓展署和民政署负责统筹,才能全面改善天水围设施问题。

天水围明渠两旁行人路座椅日久失修。(资料来源:元朗区议会)
天水围明渠的行人路上荫棚,铺着一层厚厚的污垢。(资料来源:元朗区议会)

康文署、食环署和路政署分别就事件于今月回复元朗区议会。康文署称,天水围明渠两旁行人路的荫棚及座椅,是由前拓展署于发展天水围新市镇时设计建造及负责日常的管理,并非属康文署管理及维修的设施。该署会按个别情况,通知建筑署协助作一次性的紧急维修。

食环署称,已派员往天水围明渠两旁,即天瑞径及天影径一带巡查,发现部分路面有垃圾沙石及长有杂草,已安排街道洁净服务承办商进行清理,同时亦调派新增的手推式扫地机加强清理。

路政署称,已安排承办商处理天水围明渠两岸行人路地砖不平的情况,工程预计7月底完成。同时,该署亦安排承办商剪天影路岸边行人路旁杂草,预计8月底完成,而有关桥上两旁除草事宜则由康文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