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遮荫的上盖】行人路上盖透光如温室 上水街坊:唔起好过起

撰文: 李智智
出版:更新:

粉岭联和墟的士站上盖通窿设计备受网民质疑浪费公帑,“无法遮荫又不能避雨”,《香港01》记者亦发现,长逾200米的上水百和路近粉岭公路的行人路上盖亦通窿透光,烈日当空下有街坊批评身处上盖俨如“温室”,行经时需撑伞过路,冀有关政府部门改善设计,否则“唔起好过起”。

据民政事务总署“地区小型工程计划”网页显示,上水百和路近粉岭公路的行人路上盖于2015年建成,全长240米。记者到场视察,行人路上盖由彩园广场对出沿公路连接至隧道口,上盖采用通窿设计,并覆盖一层透明胶板。虽然上盖可用作避雨,惟要跟“阳光玩游戏”。记者发现,在烈日当空下,不少街坊行经上址时,也撑伞过路或戴上太阳帽遮挡阳光。

上水百和路近粉岭公路行人路上盖于2015年建成,全长约240米。(李智智 摄)
上水百和路近粉岭公路的行人路上盖采用通窿设计,并覆盖一层透明胶板。(李智智 摄)

街坊黄小姐认为,政府兴建行人路上盖原意是好,但缺乏周全考虑。她又称,上盖透光设计有缺陷,在炎炎夏日行经上盖“又焗热又晒”,如同身处温室,幸好附近有大树遮荫,建议改用深色遮光板改善设计。

街坊黄小姐(左)认为,政府兴建行人路上盖时欠缺乏周全考虑。(李智智 摄)

街坊李小姐质疑上盖浪费公帑,认为该行人路上盖只能用作避雨,且阻碍景观,直言“对当区居民而言兴建与否需要不大,建造效益何在?唔起好过起!”

街坊李小姐(左)认为上盖作用有限,质疑浪费公帑。(李智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