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018】急症医生撰小说揭医疗界阴暗面 乱照电脑扫描医错病

撰文: 张美兰
出版:更新:

医疗技术一日千里,“防御性医疗”在外国渐流行,医生为免冒医疗风险及卷入诉讼,为病人多做检查,但是否代表病人及社会之福?本港急症科专科医生钟浩然推出新书,以真人真事改编,诉说在医疗界的小故事:有些病人不必要地接受电脑扫描(CT)、验血报告出炉被误当心脏病发而吓坏;亦有病人肠胃炎被当腹膜炎医治,医疗费用高达两万元。一个又一个小故事,钟浩然化身侦探福尔摩斯,让病人反思,医生安排的每一次住院和检查,是否必要?

急症科医生钟浩然是《急症室的福尔摩斯II守护生命的故事》作者。(罗国辉摄)

行医逾廿年的钟浩然,为大家解构医生诊症,其实可分为三部分,包括了解病人病历、临床身体检查、化验及仪器检查等。病房工作寻常,却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医生是否检查好病历、病人对医疗服务又是否应该照单全收?

肠胃炎变腹膜炎?

在他口中,有这一个故事:曾有20多岁女病人因为肚痛、肚屙,由母亲陪伴到一间医疗机构求医,医生未有为病人“按肚”临床检查、无问病历就指她有可能是腹膜炎,而腹膜炎随时有性命危险,遂安排她做腹部电脑扫描及验血,并留院一晚。病人既无保险,亦非富贵人家,由于医疗费用昂贵,留院一晚共花上两万元,最终病人翌日便转至公立医院急症室求诊。急症室医生诊断截然不同,指出病人患肠胃炎而非腹膜炎,毋须住院。病人母亲得知女儿病况真相,埋怨一句:“在那医生眼中,根本病人不是人,是摇钱树。”

钟浩然医生在今年书展推出新书增订版。(罗国辉摄)

医生当病人摇钱树?

钟浩然分析指出,延误诊断及医治腹膜炎是可致命,其病因包括盲肠穿孔令大便走进腹腔,腹腔感致细菌而发炎,又或者肠脏坏死、胃穿孔等。如果医生怀疑病人有腹膜炎,一般会做临床检查,用手指按下病人腹部再弹离,当手指弹开时,病人会感到更加疼痛。钟浩然坦言有时“病人好难挑战医生权威”,质疑业内是否有人利用“专业知识骗财”。惟他强调,本港医疗服务整体是良好,但市民看病也宜做好准备,如非昏迷不醒等严重病症、无买保险,当发觉医生诊断与自己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建议找其他医生意见(second opinion),才决定是否接受昂贵检查。

电脑扫描有辐射,如非必要,不能频密地接受此检查。(视觉中国)

头痛要照CT?

近年外国越来越多“防御性医疗”,有医生为防被病人投诉及冒上法律风险,检查、化验可能出现“有杀错、无放过”问题。钟浩然指出,当病征未必有指向性,“少少头晕头痛,都去做电脑扫描(CT),但这样未必对病人好。”

钟浩然举例指,医生评估受到硬物撞击、出现头痛的病人需否照CT时,主要考虑5个情况,例如病人有否持续昏迷不醒、不断呕吐、身体一边手脚麻痺无力、抽筋、是否有吃薄血药等。他提醒,照CT不应是很casual(随便)的事,因为照CT身体可吸收很多辐射。若经常照CT,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假如短期内有不同医生提出照CT,病人应与医生商讨,有关检查是否值得。不必要地安排有辐射的检查,对病人有害之余,社会医疗开支也会增加。

短期内高强度运动,人体的CK值会升高。(视觉中国)

验血报告吓一跳

钟浩然亦娓娓道出另一个故事,曾有一名30多岁男子,与未婚妻拍摄婚照期间,竟接获护士电话通知,指他的验血报告显示,其肌肉酵素(CK)水平异常,怀疑他心脏病发,有即时生命危险,要求他立即到某医院。惟该男子自觉身体正常而拒绝,护士一句“你就快做人老公,要负起责任,快啲嚟睇。”他最终到了一间就近的医院,医生告知他并没有心脏病发,只是因为参加了某类自信心训练营活动,缺乏休息,CK值才高企。

钟浩然解释,CK值是反映身体肌肉的状况,不论心脏肌肉、四肢肌肉等有损伤,CK值都可以异常,例如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CK值也高企。化验结果是一个数值,重要是医护人员如何解读。他举例指,病人可验血得知癌胚抗原(CEA)指数,部分大肠癌病人的CEA会升高,但有部分肠癌病人则不会,因此单单验血检查CEA不能作为大肠癌诊断。

钟浩然:病人有时要闹

热爱写作的钟浩然医生,在新书《急症室的福尔摩斯II守护生命的故事》增订版,以小说形式说医疗故事,透视市民早已习以为常的事情。他在1996年港大医学院毕业, 1997年7月1日正式加入公立医院急症室,至今21年,预计会做到退休。“做医生系我嘅梦想。”钟浩然出身草根,小时候住在深水埗70呎板间房。9岁时出席亲人的葬礼,见到平日笑面迎人的亲友都愁云惨雾,小伙子“叮一声”,立志长大要拯救人命。他诊症从没有麻木,不讳言医生绝大部分时间与病人沟通都会讲道理,但他曾遇到令其气结的40多岁男病人,血压、糖尿病控制奇差却不愿覆诊,不工作、不就医,靠约80岁母亲执纸皮变卖供养。钟医生得知情况,即训斥他“大可选择系咪继续不覆诊,但谂吓是否继续靠咁老嘅阿妈接济!”病人此时回心转意,答应会覆诊、找工作。钟说,“心灵可以受感动,要走多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