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财务中介愈见猖獗 居屋业主堕入“债上债”实录

撰文: 龙婉琪
出版:更新:

一直没有纳入规管的财务中介公司,近年诱骗市民借贷的手法愈见猖獗。有财务中介公司透过电话直销,讹称是银行内部职员,向欠下财务公司约70万元的居屋业主陈先生,表示可为对方提供低息加按服务。陷于借贷危机的陈先生不虞有诈,签下印有银行商标的文件,并先后5次透过中介公司向财务公司借贷还债,事后惊觉从无银行职员介入,一切都是中介公司的把戏,最终欠下财务公司高达200多万港元债款,面临卖楼还债危机。

警方近月加强打击财务中介公司,拘捕了271人,当中包括有前银行或电讯供应商职员,怀疑以欺骗手法怂恿受害人以“低息”借贷。(资料图片)

2014年新年前夕,陈先生因为赌博而欠债70万元,他收到自称中介公司电话,表示可为他安排债务重组,代为向房屋署要求低息加按借贷偿还债务。没有戒心的陈先生按照指示带同一切所需文件,到达位于中环的辨公室办理手续,签署印有银行商标的文件作实。

为还70万元再加20万元利息,中介公司透过2间财务公司安排向陈先生借出共145万元,以偿还90万元后,中介公司收10万元,律师费5万元,再扣起这2间财务公司共8期、年利率约50厘、即约40万元利息。

欠下财务公司约70万元的居屋业主陈先生,被讹称是银行内部职员的中介公司职员欺骗,最终欠下财务公司高达200多万港元债款,随时面临卖楼还债危机。(黄永俊摄)

被当人球5度贷款债冚债

数个月后接近还款期,财务公司发现陈无法偿还贷款时,便由中介公司负责联络陈先生,并以收楼作为威吓,威迫陈向他们所介绍的第3间财务公司借款10万元,以缴还首2间财务公司的利息。其后当陈无法偿还第3间财务公司的债务时,中介公司便又再为他向第4间相熟的财务公司进行借贷,如此类推,一切如同按照剧本进行般。“莫说是贷款,就连息也还不起,他们就像吸血鬼、大耳窿一样,不停用高息蚕食你,吼住你层楼。”

陈先生先后共向中介公司申请了5笔贷款后,终于发现所谓的银行内部职员,甚至可为他向房屋署要求低息加按借贷都是谎言。“去年收到房署的加按批核信后,发现贷款数目不对,于是到房署及银行查询,银行代表竟表示从来没有处理过有关交易,才惊觉自己一直被骗。”陈先生一脸无奈地表示。

奉劝各位香港人如果收到不明来历的借钱电话,千万不要相信他们,世上没有如此便宜的事。
陈先生
警方早前到“吸血中介”的办公室采取拘捕行动及搜证,带走大量文件协助调查。(资料图片)

发现被对方欺骗后,陈先生一家三口决定报警求助,可惜警方暂时没有任何证据控告有关中介公司,一切还在调查当中。但另一边厢,陈先生却因无力偿还贷款,正被第5间财务公司控告,要求法庭下令还款,随时面临卖楼还债务的危机,祸不单行。

陈先生再无力给予正在就读大学的女儿零用钱,太太亦寝食难安。陈先生对家人感到愧疚,脸上流露歉意,自觉对不起家人。幸好,陈先生最终亦得到妻女体谅,一家人共度难关。“现在惟有见步行步,奉劝各位香港人如果收到不明来历的借钱电话,千万不要相信他们,世上没有如此便宜的事。”陈先生的例子仅冰山一角。根据警方数字显示,去年8月至今年3月底,已接获601宗涉财务中介公司诈骗举报,投资明显增加,当中有184宗涉刑事成分,共约420名受害人,涉款3.26亿元,其中最高的收取中介费用,更高达490万元。

政府及警方近期已加强宣传,教育市民提高警觉,小心财务中介公司的不良经营手法。(资料图片)

警拘271人涉财务中介诈骗

警方去年9月至今年3月,进行多次大型执法行动,共拘271人,年龄介乎18至57岁,捡获178万元怀疑赃款,当中包括有前银行或电讯供应商职员,并发现他们查询受害人按揭情况,再以电话传销手法,怂恿受害人以“低息”借贷。

立法会议员麦美娟指出,过去1年半她的议员办事处共收到200宗财务中介怀疑诈骗的投诉,共涉款3亿多元,形容情况严重,去年曾约见保安局及警方反映事态。她欢迎警方近期加强打击财务中介,“系拉得密咗,但似乎未正式有人落案,警方解释过话因为要查中介同财务公司关系,至打到老虎,只拉几个职员无用。”她认为警方及律政司仍要加强搜证及检控。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