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生与死】护士术后极痛求药反被医护讥夸大 更懂为病人设想

撰文: 张美兰
出版:更新:

医护人员拥有专业知识,但病人的真切感受又能够明白多少?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护士萧姑娘(Kitty)一年前经历生死时刻,接受风险极高的换心瓣手术,施手术前担忧得哭崩;手术后感到痛楚无比达“10分”,向医护要求止痛药,竟被揶揄“未生过仔,知道咩叫10分痛?”使她深感受伤害。
萧姑娘转换角色,当上病人的种种辛酸,反助她工作时更懂得体贴病人:“唔好用自己角度judge(判断)病人,因为所有人感受都唔同。”

十六位公立医院深切治疗部医护人员、器官联络主任合作出版书籍《心切治疗.离去》。图左起:玛丽医院行政总监陆志聪、深切治疗部部门主管陈惠明、深切治疗部护士萧姑娘、深切治疗部副顾问医生冼维正。(张美兰摄)

萧姑娘本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自小出入医院,婴孩时已做人生第一次手术,至7岁再做心脏手术,胸口有条长长伤疤。一年前是她第3次再做大型手术,且是高风险换心瓣手术。这次手术让她走过高山低谷,更明白生死。

医生告知她,由于她以前已做过开胸手术,今次手术伤口出现黏连的风险增加,且有两、三成死亡率。她忆述当时获悉情况后感到“好震撼”:“那时好傻,连遗嘱都写埋。上手术台之前喊得好紧要,𠮶刻唔知醒唔醒得返。”

走过生关死劫的反思:唔好用自己角度judge病人

手术最终成功,但Kitty的伤口痛楚却令她彻夜难眠:“以前会同病人讲,痛梗系有,但到自己承受,先知系瞓唔着,痛到典来典去。止痛药的副作用更会呕得好厉害。”说到最大的反思,是她有次跟物理治疗师商讨,希望服用止痛药,但对方叫她自评痛楚有几多分,她认为有10分,岂料对方却以“未生过仔,知道咩叫10分痛?”

Kitty深感受伤害,在康复过程中从病人的身份感受良多:“唔好用自己角度judge病人,因为所有人对痛的感受都唔同。好多事也不是必然。手上嘅东西也要珍惜。”

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出版《心切治疗.离去》,由华永赞助,免费向已登记人士派发。(张美兰摄)

呢度系我熟悉嘅环境,想帮返有病嘅人

Kitty现时已重返工作岗位,每天照顾徘徊生死边缘的病人,她自嘲是在“医院长大”,儿时经常出入医院接受治疗。她受过医护人员照顾的因,结成现时的果,“呢度系我熟悉嘅环境,想帮返有病嘅人。”手术痊愈后,她更懂得病人之苦,她不会对病人说“点解你咁渣架?”她会更深入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

Kitty联同十多位公立医院深切治疗部医护人员、器官联络主任合作,出版书籍《心切治疗.离去》,让市民思考病痛、生死背后。

《心切治疗.离去》一书由华人永远坟场管理委员会赞助,由玛丽医院策划。如欲索取此书,请登入 bit.ly/getonecopy 填妥表格,每人限取一本,团体另作考虑,查询: endoflife.ic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