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霉食坏人 药剂师:家居药物储存方法谬误多 千万别放在…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近日消化药物“易消达”(Enzyplex)被验出含有真菌红曲霉菌,卫生署调查事件后,同意由持牌药物批发商耀南洋行,从市面回收所有批次的易消达药片。事件引起市民关注药物发霉变坏的问题,相信不少港人家里都备存平安药“看门口”,又或因患慢性疾需要长期服药。坊间有不少药物储存方法,包括将药物放进雪柜以便存放更久、保留樽装药物内的棉花助防潮等。但有药剂师指出,不少存放药物的方法有谬误,个别药物放进雪柜更随时影响药效,市民应就不同药物的性质向药剂师查询存放方法。服药方面,也不要胡乱截断、磨碎药丸或打开胶囊服用,否则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害身体。

玛丽医院被揭发药物易消达含毛霉菌一事,再次提醒市民药物有变质受污染的潜在风险,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董倪卓欣指出,坊间有些存放药物的谬误,或会影响药效,以下会逐一拆解这些谬误。

药物开封后有效期或缩短 宜定期检查药物颜色、质感是否有异

药物性质各异,倪卓欣指病人应留意药物开封后保存期限会否有变,亦应定期检查药物是否有异。(由受访者提供)

药物包装一般会标示服用期限,不过倪卓欣指,部分药物开封后由于较易受潮,保存期限会大幅缩减,如心血管病人服用的“脷底丸”,开封后只能存放8个星期,市民应留意药物说明书有否列明开封后的摆放期限。

倪卓欣又提醒,即使药物包装有列明有效期,但市民亦应该定期检查药物,若药物颜色有变,或质感跟以往不同就应停服。

若病人想将药物移至自己的药盒,应保留原本的包装。以锡纸包装的药为例,药剂师建议应连同包装一同剪下,再放进药盒。(视觉中国图片)

避免受潮 散装药物要入袋封实 不宜放厨房

要避免药物受潮,倪卓欣指出药物不宜放在厨房或厕所,因为厕所较湿,而厨房的温度则经常改变,她建议可将药物放在客厅的储物柜或抽屉内,保持干爽,不让其受阳光直射。

不同药物的包装亦影响其保护作用,排装的药物每粒以锡纸独立包装,保护较好,但散装的药物易受潮。若病人从公立医院分配到散装药物,应存放在密实袋或密实盒。有病人喜欢以多间格的“私家”药盒分好未来一星期的药物份量,倪卓欣指由于药盒并非完全密实,防潮作用不大,建议市民应尽量将药物保存在原本的包装内,切忌一次过将药物倒出,待有需要时才取出。

药物放于雪柜更耐用?温差产生水气或影响药效

药剂师提醒,哮喘吸剂若放在雪柜,取出后易受潮,令内里粉状结成块。(视觉中国)

不少人会将药物放在雪柜,倪卓欣指这是很多香港人的误解,但除了某些药物列明需放在雪柜之外,其他药物不用低温存放。她解释,从雪柜取出药物时会有一定温差,期间产生的水气有机会影响药效。她以哮喘吸剂为例,由于吸剂有粉状成分,一旦遇湿便会结成块状,无法使用。

药樽内棉花或会愈吸愈湿 开封后应丢掉

有些樽装药物时会放置一块棉花在内,倪卓欣指棉花的作用是减少药物于运送期间所受的撞击力,药樽开封后棉花有机会吸收更多湿气,建议市民应该丢掉棉花。至于防潮珠对药物的影响则不大,可以存放在药樽,但倪卓欣提醒,部分防潮珠的大小与药丸相似,市民应留意避免误服。

药丸太大粒 剪开一半服用得唔得?

市民在自行剪药前应先咨询药剂师的意见,以免令药效与预期不同。(视觉中国)

由于每种药物设计不同,倪卓欣指出,有些长效药的设计是外设一层保护膜,让药效慢慢地释放,但若将药物剪开一半或破坏了保护层,药效较预期提早释放,可能会影响血液中的药物水平。有些胶囊类药物同样有保护膜作用,若家长想将胶囊的药粉倒出让小朋友服用,应先行咨询医生及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