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线】服务经营权模式屡大幅超支 工程难监管 田北辰促叫停
港铁沙中线工程被揭出连串问题,令社会关注港铁监管问题。事实上,沙中线采用的“服务经营权模式”融资方式,过往曾招来批评,前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都指此经营模式,为政府带来“深刻教训”。
观乎沙中线连串事故,身为铁路拥有人的政府,一直蒙在鼓里,不清楚工程问题始末;负责兴建的港铁,同样未能有效监督承办商,致使问题频生。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田北辰认为,在服务经营权模式下,可能会出现赶工或宁愿不上报问题,直言“唔好再搞”。
拥有权兴建超支额远较服务经营权低
在高铁项目之前,香港的铁路都以“拥有权模式”兴建,即港铁负责该铁路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修,并拥有该段铁路,工程即使超支都由港铁负责。
不过,高铁香港段及沙中线工程则采用“服务经营权模式”建造,即由政府出资兴建,港铁负责规划、设计,铁路建成后由政府拥有,港铁则获批经营权,并每年缴付服务经营费。按此模式,如果项目超支,将由政府“包底”,以公帑支付。
比较两种兴建模式,虽然两者同样出现超支,但金额差异颇大,近年使用“拥有权模式”的三项工程--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及观塘线延线,各超支额都少于46亿元,总数亦未过百亿;然而沙中线工程,竟超支173亿元,而且港铁更拒评造价是否“封顶”,换言之有可能再度超支,以公帑“埋单”。
张炳良曾承认新模式带来“深刻教训”
“服务经营权模式”不时引来批评,前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曾称,高铁的经验显示,经营权模式带来一些问题,为政府带来“深刻教训”。当年高铁工程超支196亿元,要延迟三年通车,但为免工程“烂尾”,立法会无奈通过追加拨款。
虽然在“服务经营权模式”下,铁路全由政府斥资兴建,拥有权亦归政府,但是次风波上,政府直至传媒揭发前,都毫不知情。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对港铁的上报机制感失望,政府每次都在传媒报道后,才得知工程出现问题,促港铁加强监督,如发现问题,必须上报。
港铁同样未能完全监管承建商
政府未能有效监督工程,连串事件亦显示,负责兴建的港铁,同样未能监管承建商。在土瓜湾站的“削筋”事件,本身有港铁监工发现有人“削筋”,但该监工知情不报,港铁管理层要接获传查询始跟进事件。在会展站事件中,承建商未按图则放置足够的横向支撑钢架,港铁在发现事件后,曾先后两次发“不及格报告”,但对方在首次未有纠正,又无即时停工,直至港铁第二次发信始能叫停。
至于红磡站问题,即使港铁主席马时亨曾在电台节目呼吁,总承建商礼顿建筑亚洲开诚布公,但对方至今未曾公开交代事件;另外,在港铁提交的报告中,曾提到港铁调查人员会见三名礼顿代表,但在五次剪短钢筋事件中,他们只能提供第三次剪短钢筋的有限资讯,其余四次都欠奉。
田北辰:唔好再搞服务经营权
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田北辰表示,服务经营权模式下,港铁作为项目管理人,若工程出现超支或延误,并涉及向立法会追加拨款,工程一方将面对好大“死线”压力,或因而出现赶工而宁愿不上报问题。对于未来政府推展的新铁路项目,他认为不应再采用“服务经营权”模式,直指“唔好再搞”,建议可以一笔过拨款予港铁建造或批发展权予港铁等模式。
另外,田北辰又指,现行监管制度下,如出现工程问题,只叫承建商或分判商“执返正”便可以,是一大问题,根本毫无阻吓力。
原有机制未能解决风波 政府主动调查事件
连串事件都反映,无论是港铁或政府,都未能有效监察工程,亦显示现有机制或有不足,致使工程屡生问题,结果促使政府主动插手调查,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红磡站事件;路政署将红磡站问题转介警方调查;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又成立跨部门小组,调查与礼顿有关的7项工务工程。沙中线风波持续逾半个月仍未止,疑团多多,迟迟未解,相信仍会扰攘一段时间始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