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指数去年轻微下降 捐钱、安抚情绪、让座 成首三位助人行为

撰文: 侯彩琳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就港人助人指数,于2016年进行电话访问,并于2017年追访其中1185名市民,发现以10分为满分,受访者助人指数平均为5.12分,相对2016年平均分5.25分有轻微下降,属于中上水平,仍有进步空间。
港人助人指数得分最高的三方面为“捐钱给慈善机构”(0.83分),“为他人提供情绪支援”(0.82分)和“在乘搭公众交通工具时为有需要人士让座 ”(0.77分)。
负责研究的中心总监叶兆辉教授表示,教育水平较高者的助人指数也较高,反映教育水平有助提升助人意欲。惟研究也发现年纪较大的受访者,对器官捐赠的意欲也较低。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于2016年展开研究,发现受访者平均助人指数轻微下降。(梁焕敏摄)

男性乐于捐钱 女性乐于“捐时间”

调查发现,受访者中男性在“捐钱给予慈善机构”及“捐血”较高。女性在其他方面的助人指数得分均比男性高,反应男性较愿意付出金钱助人,而女性则较愿意付出时间。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教授表示,教育水平较高者的助人指数也较高,反映教育有助提升助人意欲。但年纪较大的受访者,对器官捐赠的意欲也较低。而年轻人在“为人提供情绪支援”及“参加学校和公司组织的义工活动”较高。

义工分享助人经历

真正愿意花时间去帮助别人,必须花上勇气及时间。退休护士罗宇龄Charles,18岁“够秤”后便开始捐血,至今已捐血299次,他说这是最直接能够帮到别人的事,但表示当中也困难重重:“妈咪初初以为我𠮶针口位系做化验,后来知我去捐血,就话修桥补路都唔应该去捐血!好似捐生命咁!”

其后,他只好穿上长袖衫遮掩。Charles作为手术室护士,其中一次为一个身中多刀,貌似黑帮人士的伤者急救,同事不以为然地说:“睇你仲捐唔捐!”但他多年来本着认为捐血不应因受惠者的背景而异。

此外,Charles退休后仍运用他的专业知识 , 加入义务医疗队到内地为患有唇颚裂的小童进行手术 ,今年三月到青海当手术室义工,七日行程中每日协助30多个个案,但一脸满足的认为手术不单增加小童的自信心 , 亦令他很有满足感,会继续去以协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