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痛如火烧 公立新症轮候逾一年 医生:社会忽视患者致惨剧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新屯门中心前日(18日)的三尸伦常命案,23岁的幼女留下遗书指,自己多年来受湿疹困扰,生不如死。事实上,湿疹患者除了要抵受身体上的痕痒,亦需对抗心灵的压力。有皮肤科医生指,湿疹患者若得到适当治疗,有约一半患者在18岁左右可以断尾,不过患者需接受积极治疗,例如注重保湿,找出致敏源,一旦复发需及早控制病情,强调并非不治之症。亦有医生批评,湿疹患者一直是被社会忽视的一群,政府资源不足、向公立医院求诊的新症要轮候一年以上,令患者无法及早治疗,致惨剧发生才终获关注。

陈俊彦指湿疹非不治之症。(资料图片)

一半患者18岁“断尾” 另一半须持续治疗控制病情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有机会在患者的关节内外或手脚发作。皮肤科专科医生陈俊彦指,湿疹的成因分为先天及后天,父母本身有湿疹,有机会遗传给子女;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过份活跃,皮肤的锁水功能出现问题,患者的皮肤长期干燥导致痕痒。而后天的湿疹一般与敏感源有关,如环境中的尘螨、对猫毛或狗毛敏感、甚或对某些食物敏感,都是引发湿疹的成因。

不过陈俊彦强调,湿疹并非不治之症,有一半患者到了18岁左右,由于免疫系统日渐成熟,可完全“断尾”,至于另一半患者若积极及持续接受治疗,亦有效控制病情。他提醒,由于每次湿疹发作,都会令皮肤的保湿功能下降,因此患者应在复发时及早接受适当治疗。较多数患者都会在干燥的天气,如秋冬季节复发,但亦有部份患者一旦转天气,如湿度或温度转变时便会复发。

医生指出,一岁以下患者的湿疹患处多在关节外侧,到了一岁以上会在关节内侧发作,至长大成人后更会在手脚、面、颈等发作。(资料图片)

轻度患者:保湿、搽类固醇药膏 严重:照灯、口服药控制病情

医生会按湿疹患者发作的面积大小、严重程度、皮肤变厚的情况及有无伤口等,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法。轻度患者除了要改变生活习惯,避开致敏源之外,亦要勤用护肤膏为缺乏锁水功能的皮肤加强保护;在湿疹发作时,则需要使用类固醇药膏。陈俊彦指,若担心长期使用类固醇会带来副作用,近年亦有一些不含类固醇的药膏可以选择。

至于湿疹程度达中度至严重的患者,由于严重的患者若将伤口抓破易受细菌感染,可引致败血病,因此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需配合较强的治疗方法,例如以光学治疗(即照灯),服用调节免疫系统的口服药控制病情,而最新研发的生物制剂在将来亦能更有效治疗湿疹,同时避免对自身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湿疹患者需以护肤膏保湿,复发时则需涂抹药膏在患处。(视觉中国)

患者易抑郁 过往曾有自杀个案 医生直指社会一直忽视湿疹患者

香港大学内科学系皮肤科名誉临床教授、皮肤科专科医生陈衍里则直言,今次命案是非常不幸,其实过往也曾经有湿疹患者自杀的个案,形容事件反映社会一直忽视了这群人的需要,致有伦常惨剧的出现才获得关注。他又指,公共的医疗资源缺乏,公营系统只得三十多位皮肤科医生,专科门诊新症需轮候一年以上,患者根本无从得到适当治疗。

陈衍里又指,自己亦是湿疹患者,小时候饱受困扰,包括因痕痒而不能入睡,上学时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患处更加会愈抓愈痒。他续指,若患处碰巧在不便抓痒的地方,更加令患者感到尴尬。

医生以简单问题 分辨患者有无抑郁倾向

由于不少患者的的情绪会受湿疹困扰,容易抑郁,他们的照顾者及家人的心情亦会受影响。每当有湿疹患者求诊,陈衍里都会以几道简单问题,分辨病人及家属有无抑郁倾向,包括查询病人的睡眠习惯、会否很易早起、会否无故哭泣、有无“做傻事”的念头等。他指若有妈妈带着湿疹小朋友求诊时突然哭泣,他一般会建议让孩子入院,让照顾者的心理压力得以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