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简单陪伴成奢侈品 四成爸爸长工时夜归未能陪子女

撰文: 周峻峰
出版:更新:

子女成长阶段当中,父母亲陪伴是相当重要,惟不少“打工仔”爸爸需要工作至深夜才归家,变相无法陪伴子女。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促政府尽快就标准工时立法,还职工子女家庭生活。

职工盟在2018年6月,以自填问卷的形式访问了187名九龙区的小四至小六学生,年龄介乎8至13岁,了解他们对父亲工作时间及陪伴的意见。

受访者父亲的职业,主要为建造(27.62%),饮食(11.04%)及运输(6.62%)。调查结果发现,约四成受访小学生表示,父亲在之前一星期,平均迟于晚上8时才回到家中,约两成半称父亲晚上10时后才回家;其中约一成称睡觉时,父亲仍未回家,反映长工时影响严重。

调查发现,约四成受访小朋友表示父亲在过去一星期,平均迟于晚上八时才回到家中。(周峻峰摄)

愈夜归爸爸 子女愈盼日常生活陪伴

调查问及受访者觉得与爸爸相处的时间是否足够,并且抽取“8时或之前”与“8时后”两个组别作对比。

结果发现,前者有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相处时间非常足够或足够,认为不足够只有9%;相反“8时后”组别则有超过三成半认为不足够或非常不足够,两者形成强对比,反映长工时或会成为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另外,针对“8时后”组别,子女最想爸爸陪伴做的事情,选择“温习功课”近八成,其次“在家玩游戏/睇图书/上网”约六成五,想与爸爸一起“户外活动”、“逛商场/行街”、“倾偈/交谈”,则各有逾五成。

11个行业工时指引未有涵盖,如巴士司机等的长工时职业。(资料图片)

日夜颠倒工作 车长爸爸每日陪女儿仅两小时

任职城巴夜更车长约9年的李俊明,育有一个11岁的女儿,每天工作平均约11小时,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他说,过去每日与女儿相处时间实际只有约两小时,如要晚上六点出门工作。在女儿读小一至小三时,他都会提早两、三小时起床,帮她检查功课及签回条。

不过,工作多年,他有时太累宁愿多休息或放假留于家中,曾试过答应女儿去观看陆运会和学校旅行,但都一一落空,要向她解释“爸爸今晚仲要返工,想休息多啲”,作为父亲倍感内疚。

因此,李俊明说,现在放假都会主动和女儿出去户外活动,如游水、踏单车或去沙滩等,期望有限时间内,把握陪伴于子女身边。他说,女儿初时有埋怨,随着她慢慢长大,体谅他刻苦工作情况。

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批评,政府计划的11个行业工时指引是“开倒车”,上届特首梁振英政府曾推出工时指引,但最终失败需立法,现届政府没有汲取失败经验和教训。他认为,指引并不可解决长工时问题,工时指引涵盖长工时职业的层面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