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拆风波】邮政总局去或留? 正反意见两面睇

撰文: 李丹蕾
出版:更新:

因应中环新海滨用地发展计划,政府拟将具四十多年历史的中环邮政总局拆卸,并耗资16亿于九龙湾新建一座“邮政综合大楼”。若通过财委会批准,最快今年第三季可以动工,新大楼会于2022年第一季落成。发展局指,邮政总局被拆卸后,中环新海滨三号用地一半会用作办公室及零售等商业用途,另一半则作为公众休憩空间,以平衡商业发展及民生。

邮政总局肩负著与外通讯交流的文化意义,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认为,中环邮政总局外表虽然简约,但富有现代主义精神,很有特色,而且结构仍然稳固及运作良好,若然清拆会造成浪费。

“毕竟系用咗好多资源嚟起,唔应该话拆就拆。”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
邮政总局旁的中环海滨用地。(资料图片)

对于邮政署署长梁松泰曾指出,现时邮政总局的建筑物料含有石棉,且有混凝土剥落问题,每年要花大量金钱作维修一事,罗则指这“是狡辩,是矮化自己的建筑”。她认为每座建筑物随著楼龄增加,都会出现石屎剥落等问题,需要保养及维修,“政府要做,佢一定做到”。

不过,建筑署前高级建筑师冯永基对此持相反意见。他表明,大众应将建筑美学、地标、文化价值等的概念分清楚。中环邮政总局无疑富有现代主义精神,它是实用以及具有公共功能性的建筑,但每年有数以百计的类似建筑落成,而且每一座楼宇的楼龄都会随年增长,楼龄高与历史建筑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他建议,重新规划后的新海滨亦应局部兴建新的邮政设施,方便市民使用。而市民亦毋需担心中环的文化角色会慢慢消失,“将来都会有精彩嘅新建筑落成,都会有佢嘅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