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政总署打击违规构筑物 4年收回20幅私人农地 一业主已付赎金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地政总署自2014年起,加强打撃在私人农地上搭建违契构筑物,向业权人警告多次无效后,该署会执法充公土地,共20幅私人农地因而被政府收回。高级地政主任卢学荣忆述,其中一幅占地约一公顷的土地,搭建17间违规建筑出租,由于地段涉及近30名住户,地署人员需花时间与住户协调周旋,当中更有单亲妈妈及孕妇因求助无门要求留低,经番协商后容许暂缓处理她们的个案,最终花约7年时间才正式收回该地。

鸡岭的私人农地在非法搭建17间平房,并出租予于27名住户,不乏长者、新移民及单亲妈妈与小朋友。(黄静薇摄)

地政总署过去常被诟病执管过程缓慢,高级地政主任卢学荣指处理私人土地违契的问题需时长,是因为由进行调查、发出通知、现场视察及执管,过程往往经年累月。

1公顷地建17㓥房屋他举例指,位于鸡岭村的违规个案,要历时7年才完成正式充公土地。北区地政处早于2010年已接获有关投诉,调查后发现上址的七个私人地段兴建了17间违规㓥房,涉及面积接近一公顷。由于业权人一直未有清拆违规建筑,其后被地政处“钉契”。

首席地政主任(元朗地政处) 沈中南(左起)、首席地政主任(土地管制及契约执行组) 梁閠兴、高级地政主任(土地管理 1)北区地政处卢学荣讲述地政处执管工作。(黄静薇摄)

由于严重违规的情况持续,地政总署于2014年引用《政府土地权(重收及转归补救)条例》加强执法,在2016年向业权人发出“最后通牒”,卢学荣忆述当时希望可联络业权人,劝喻他们还原及清拆土地,惟部分业权人一直无法成功联系,最终于2017年3月发出重收公告,充公土地。

住户有分娩在即孕妇

卢学荣指,当时仍有27名住户住在㓥房内,包括新移民、务农人士及长者等,更有一名单亲妈妈带著两名幼儿,“还有一个快要分娩的孕妇,那时候她想住多一个月,希望生完后才离开。”最终他们也决定酌情处理,原定三个月的最后限期,亦延长多半年时间,直至去年11月中才正式收回土地。

业主赎地 要缴清拆费用

过去四年地政总署引用《条例》充公26个地段,合共20宗个案,首席地政主任(土地管制及契约执行组)梁閠兴强调,当局并非旨在充公私人财产,而是期望对其他业主起阻吓性作用,所以业主在被充公地段后的六个月,可申请赎回土地,但就要缴交清拆费以及违契期间,收到额外利润如租金等。

+3
有业权人在鸡岭非法搭建构筑物,占地大约一公顷,地政处去年充公该土地。(黄静薇摄)

他表示二十宗个案之中,有一名业主已完成缴付“赎金”,涉款约数十万;另有11宗个案正在处理中,当中涉款最多高达过百万,“该业主兴建数幢很漂亮、螺旋梯的独立屋,更在市场上正常租售。”年内成立地政“重案组”地政总署针对这些复杂费时的个案,预计今年内将会成立60人的“中央特别行动组”,专责处理严重个案,包括霸占范围较大、兴建大规模㓥房等违规构筑物的土地管制个案。

署方重申购买或租用已登记寮屋不受法律保障,如搭建非法构筑物可能因而负上刑责,而市民在购买或租用时,应在土地注册处查阅有关地契条款,确保土地有合法业权及符合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