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母子并肩走过艰难路 读写障碍生终入哈佛研究院
今时今日,怪兽家长成行成市。子女成绩要紧,如果遇上“扶不上壁”的孩子,有多少家长能不暴跳如雷,又有多少会以爱和耐性来回应?默书全班最慢,被同学耻笑,甚至遭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无情指骂:“你系咪白痴?”“你都未发育嘅!”这些,在Timothy小学时常常发生。
“你第一日学写字吗?为什么还写成这样啊?”父母非常困扰,不明白为何如此,难听的话说少不了。
妈妈林惠芬当年也好烦躁。Timothy由小学起,读书便很艰难,字写得很慢,写也写不好,做功课和测考当然有困难,但也不是最难堪。有一次,他想参加学校某比赛,但因为地址写得一团糟,被老师用红笔打大交叉,连参加资格也没有。
情况持续到儿子小五。因为他默书太慢,常要全班等候,被老师和同学指摘,芬妈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当时我们向学校社工要求替儿子做评估,校方却推搪指他的成绩不算太差,不需要评估,又劝我们不如自己在外面找机构做。去到教育局仍然想劝退我们,最后是爸爸装出一副情绪激动的模样,拍台理论才争取到评估机会。”芬妈承认儿子成绩不算最差,一班40几人考廿几名,但不满校方只以成绩来评估学生。当时儿子10岁,已经太迟,结果第一次评估,未能诊断出任何障碍,只谓要做小肌肉训练。
没有障碍?换了其他家长可能会日夜埋怨儿子不够努力。芬妈当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选择接受儿子的困难,相信他的抄写能力跟一般学童有分别,放下过高的期望。
“幸好没有听从学校的建议。”在小学阶段,芬妈没有得到什么支援,校方建议Timothy报读Band 3的中学,不过,芬妈儿子的压力来源,来自小学大量的中文抄写,Band 3 中学所有科目都用中文,并不合适。
报中学时,芬妈见儿子对英文有自信,于是替他报读英文直资中学并获取录。全英教学的确帮到儿子,儿子性格亦变得独立,后来自行去信大学交代学习障碍,大学选科、硕士选校一手包办,最终在港大建筑系以一级荣誉毕业,顺利入读哈佛建筑系研究院。
身兼注册社工 提醒家长不要太注重成绩
近年,全港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人数每年以约10%上升,2015/16年度就读主流中小学的已识别SEN生总数已超过3.9万人,比2008/09学年上升近125%,但政府就融合教育的开支增幅却只有53%。教联会亦于上月发表调查报告指,老师最不满意的教育政策为融合教育政策,是最大的压力来源。
芬妈认为“香港的融合教育未准备好,资源和配套不足,亦忽略对家长的支援。”她亦认为,家长需要同路人互助网络。
工党立法会议员张超雄认为,政府须立法支援家长,“政策推行近廿年仍原地踏步,小朋友的学习机会错过了会影响一辈子,不应再等。”教院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总监冼权锋则指出,一般家长或认为额外协助不公平,但这些学生起跑线不同,认为额外支援才能有真正的公平。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