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死亡工伤】工会促彻查:爆炸浮标内地制 焊接前须排气
造价360亿港元的中环湾仔绕道和东区走廊连接路,其中一个位于北角油街地盘发生夺命工伤。两名工人今晨为标示海事工地范围,在大陆制的浮标进行检修工作。其中一人烧焊加固一个浮标的金属把手时浮标突然离奇爆炸,顶底金属被炸开,强大气流袭向另一名巴籍工人,致使其头部猛撼向另一浮标底部,巴籍工人重伤送院后不治。劳工处检走涉事浮标内物质作化验,以了解是否有物质分解出可燃性气体触及火花而引发爆炸。
烧焊加固金属把手 燃火引发爆炸
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联侨指出,涉事浮标为大陆制造,用于标示海事工地范围,顶置有照明灯,类似航标,以防止船只进工地范围入产生危险。浮标为金属制,设有金属把手方便吊起,内部真空才可以在海上飘浮,通过海事处及劳工处审核为合格才被使用,每隔3至5年便要进行检修。
据周了解,由于浮标已使用4年,工人为它们进行例行检修。事发时,巴裔死者正在铲走其中一个浮标底部的锈渍,烧焊师傅则为肇事浮标烧焊,以加固其金属把手。讵料师傅甫燃点把手,便即发生爆炸,浮标的顶部及底部爆开,顶部弹至船身地上,底部则弹飞及失去所踪。
由于当时烧焊师傅站在桶侧,幸未被弹出的金属块击打中。惟背对爆炸点、距离不足两米的巴籍死者,却遭强烈的爆炸气流撞飞,头部猛撼向正在铲锈的浮标底上突起的十字铁位,导致头部重创,送院后终告不治。
怀疑制作工程出问题 浮标内长期密封分解可燃气体
周指出,不排除浮标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怀疑有油漆遗留桶的内部,经长时间存于密封及真空空间,分解出可燃性气体,以致烧焊时产生火花,因而引发爆炸。目前香港的烧焊师傅毋须领有牌照,惟明年4月1日起烧焊工人开始受到发牌监管。周续指,香港首次发生此类意外,形容是“非常罕见”。劳工处已经拿走桶内物质去化验,他希望劳工处和承建商彻查爆炸原因及全港浮标产品的安全性,防止类似事件重演,保障工人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屯门)院长邵志勇指出,浮桶被捞上岸后进行烧焊工作,然后发生爆炸,有两个肇事的可能性。其中一个原因,可以是烧焊用的风煤樽发生爆炸;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密封的浮桶内有油污等肮脏的积聚物,在海面长时间飘浮后,分解出沼气等可燃性气体,一旦接触到火花后即发生爆炸。
工人焊接密封容器前 应开伐门排气
工业伤亡权益会发言人就此类工作的安全方面指出,进行密封容器切割工作时,雇主及工人都应先检查容器内的气体或溶液是否已经排清。如果容器内积存了易燃气体或溶液,切割和烧焊工序中切割器和烧焊工具产生的热力和火花在遇到该些易燃气体或溶液时,便很容易产生爆炸。因此,工人切割或焊接密封容器前应先排走内里的气体和溶液,方可进行切割和焊接工序。一般来说,大部份密封容器都会设有伐门或栓塞,进行切割或焊接前可将气体或液体从该处排放出来,以免酿成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