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丈夫遭飞机胎击毙 公司封百元利是安抚

撰文: 赵楚翘
出版:更新:

本地劳工面对工业伤亡,动辄花上半年至一年时间追讨,心理上的治疗更是漫长。而本港现时约有30多万外劳工作,他们面对工业意外或失去至亲时,往往因环境陌生、言语不通,追讨过程更加困难。

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陈锦康表示,曾处理过一宗巴籍劳工的意外,死者为19岁巴基斯坦籍洗衣工场女工,她被熨衣机夹到头发,至上半身被夹至窒息,当场死亡。陈锦康一如既往赴出事现场协助。他忆述当时场景有如“如箭在弦”,死者同乡和家属正与警方处对峙状态,因言语不通,令警方一度以为死者哥哥要“溶咗”工场负责人。于是,陈锦康主动与死者哥哥接触,经了解下,知道原来对方只想到妹妹魂断地方看看,没有要向负责人报复的意图。

遗孀抱婴雨下求回应

培嫂感谢各界捐助,并签收了善款,写下感谢卡致意。(工业伤亡权益会facebook专页)

除了外劳,新移民也是在工伤意外中,孤立无援的一群。持双程证来港的培嫂,今年经历了最难受的复活节。复活节前夕,培嫂丈夫于将军澳工业邨开工,在货车尾卸下两个叠起的待修飞机轮胎时,底部轮胎突然爆开,气流撞起上方的轮胎,击中他的头部致命。陈锦康指,事后,运输公司曾派员上门慰问,但仅留下一封100元利是。培嫂誓言会对事件追究到底,为丈夫讨回公道。

复活节假期开始之际,便是培嫂展开追讨之时,陈锦康亦有陪伴左右。他慨叹:“个仔系手抱,𠮶几日仲要落大雨,佢一个新移民抱住个仔系公司门口等,希望得到回复,但公司因假期完全无人理会佢,几咁阴功”。

补偿条例未涵盖养育子女

发生事后至今已接近一个月,由于培嫂仍未有身分证,工业伤亡权益会仍然著力为她办理申请手续,但追讨过程漫长,工业伤亡权益会社工邓姑娘说:“外国的工伤赔偿,会将死者遗下的子女岁数列入计算,助家庭养育他们至一定岁数,但香港仍然未有相关指引,实在非常落后。”他们会协助培嫂尽快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再陪伴她走漫长的追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