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天价天桥】运房局四大原因解构造价高 指地下溶洞深达百米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路政署本周三(23日)向立法会财委会申请逾17亿元拨款,用以在元朗明渠之上,建造长约540米的高架行人天桥,连接朗屏站及教育路。多名议员同声质疑造价过高,新界西立法会议员朱凯廸批评路政署明知地底多溶洞仍照做,致天桥平均每米造价高达316万元。运输及房屋局今日(25日)向立法会提交补充文件,解释造价高是由于与一般天桥比较,元朗明渠行人天穚较长和较阔,明渠的地基工程只可在早季进行。至于地底溶洞的问题,元朗区议会于2014年拍板采用路政署方案后,运房局指2015年至2017年间进行地质勘察,发现地质变化很大,因此行人天桥的结构及地基等,已与2014年的方案完全不同,局方更明言“当时的粗略估算亦不适用”,不宜引用。

工程最深打桩深入地下100米

元朗的17亿天桥引起各界关注,立法会议员在财委会会议上亦连番质疑其造价过高,其中新界西议员朱凯迪批评,路政署早知工程范围地底有溶洞仍坚持要建高架天桥,令工程打桩最深要100米,推高造价。

天桥较一般长十倍

运输及房屋局今日提交补充文件,提出四大因素解释工程费用高。局方指,由于拟建的高架行人天桥较一般天桥长约10倍、阔约1.5倍,造价估算相应较高。文件又提到,由于施工范围有独特的限制,地基的部分岩石出现溶洞,亦有岩石面层深逾地下20米至100米,以致高架天桥的桩柱平均深约55米,最深近100米。

另外,为确保工程不影响明渠排水,减低对水质的影响,明渠内的地基工程只可以在早季进行。而路政署亦为居民视觉着想,采用了长跨度桥身钢架结构。

拟建天桥将连接朗屏站及元朗教育路。(立法会文件)
2015年拟议高架行人天桥工程范围内,土地勘测所得的其中一个溶洞图片。(立法会文件)

近年勘测岩石面层深在地下100米

面对明知溶洞多但仍然照做的质疑,运房局在文件中解释,2014年曾就工程拟出《元朗市行人环境改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是就拟议高架行人通道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以便下一阶段的勘测研究和设计工作。

资料显示,元朗区议会于2014年7月决定支持路政署的方案,而不采用由专业学会拟定的方案。惟文件同时提到,2015年至2017年进行的土地勘测显示,拟建行人天桥地基的地质变化很大,部分岩石出现溶洞,亦有部分岩石面层深度超过地下20米至100米。

局方指出,2014年报告的内容,包括行人天桥走线、结构与地基等方案已与现时方案不同,当时的“粗略估算不适用”,亦不宜引用相关资料免生误会。

专业学会方案疏导人流较逊色 造价亦未必如想像中低

运房局在文件详列,拟建的高架行人天桥有助疏导元朗市中心的人流。局方根据2015年的数据,青山公路元朗段、近元朗康乐路一段过路行人流量,繁忙时间每小时超过5,100人次,局方预料2027年将分别上升至6,600人次。新的行人天桥落成后,预料每小时可分流6,300至11,000人次经天桥步行,地面人流繁忙时间可减少约三成半至4,350人次。若经天桥由朗屏站步行至教育路,时间可由14分钟缩短至8分钟。

运房局指按专业学会的方案,至2026年同样路段的过路行人流量仍高达5,300人次,即较路政署方案多约1,000人次,分流效果较逊色,另建的行人天桥可吸引的人流亦只得约6,700人次。

局方补充,虽然未就专业学会方案估价,但指其扩阔行人路的建议需加建地基及支柱,造价或者并非想像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