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受访中港分隔单亲儿1日无3餐、近9成有抑郁 促加快批证助团聚
现时中港交流频繁,本港每年约有2万多个中港婚姻缔结,并须向内地公安区申请单程证团聚来港。45岁的陈女士于14年前与港人丈夫结缘,在同年来港申请注册结婚,惟在成功注册前丈夫因急病离世,遗下陈及儿子在港独力生活。陈女士在14年等待入境处批发身份证期间,以俗称“行街纸”的临时身份证明书居港生活。然而,手持“行街纸”无法自由出入境、滞留香港,她在等候处方批身份证的第7年,却遭内地机构以“长期不在内地”为由取消其户籍,以致入境处无法依照其内地居民资料批出证明。苦等身份证长达14年的她慨叹,现时须每两个月到入境处续“行街纸”,儿子更担忧母不获续证而患焦虑。目前陈与儿子两人相依为命,仅依靠约6千元的综援金维生;在感谢母爱的母亲节,她的愿望仅盼早日获批居民身份、照顾儿子。
持“行街纸”无法自由出入境 遭内地机构取消户籍
内地单亲母45岁的陈女士,于2004年与港人丈夫结缘并诞下儿子陈伟杰,欲在同年办理结婚手续后申请身份证,来港一家团聚。奈何在完成注册前,丈夫因急病离世,当时陈女士得知消息时心急如焚,便借朋友的双程证来港了解情况,惟该次的不良入境纪录,使入境处须花更多时间来审批她的身份证申请。
丈夫突然离世遗下儿子在港,陈女士只好在轮候入境处批身份证期间,以俗称“行街纸”的临时身份证明书居港照顾儿子。然而,手持“行街纸”无法自由出入境、滞留香港,她在等候处方批身份证的第7年,却遭内地机构以“长期不在内地”为由取消其户籍,以致入境处无法依照其内地居民资料批出证明。
或须多等15年 满60岁才可成功申请
陈续说,伟杰从小确诊过度活跃症,须定期到精神科复诊,目前更因担忧母亲或无法续“行街纸”,出现焦虑症征状。陈坦言目前其身份证审批程序处于胶着状态,对未来感到迷惘。若无法依照现行程序申请身份证,便多等15年至年满60岁,再申请年老无依父母类别来港与子女团聚。
母子二人目前居住在百多呎的㓥房单位,多年来仅靠儿子的约6,000元综援金维生,生活捉襟见肘,以及伟杰刚升上中一、学习开支大,陈女士经常一日一餐来省钱:“我唔食都得,但个仔我就一定会比足一日三餐佢。”
丈夫“玩失踪”文件欠签署 无法申请身份证
中港分隔单亲母亲还有41岁的黄女士。她表示,自己于2010年与港人丈夫结缘,并在翌年诞下儿子,惟丈夫在2013年却抛妻弃子、“玩失踪”,到目前并未成功处理离婚程序。黄慨叹,在内地及本港入境处已整备申请身分证的文件,唯独欠丈夫签署,使她现时只能以俗称“单程证”的前往港澳通行证来港照顾儿子。
拥内地中专学历的黄泣称,没有居民身份无法在港工作,现居在胞姊的三人公屋单位,并依靠家人金钱支援来维生。因儿子患有过度活跃症、专注力不足等,不时遭姐夫冷嘲热讽,叫她们另觅居所,坦言相见好同住难,生活压力大:“有时个仔系屋企嘈、唔听话真系想揽住佢跳落去!”
调查:近8成受访单亲母只能日吃一餐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于本年4月受访53名中港分隔单亲家庭,调查发现愈9成单亲家庭在内地申请单程证来港团聚被拒,整体收入中位数为4,785元。调查发现,有32.1%儿童无法一日三餐,而79.2%的受访母亲只能一日一餐或两餐,亦有70.8%的母亲更怕子女“唔够食”,先让子女食饱才用膳,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结果显示,受访儿童抑郁指数较高,88.7%儿童有轻微至严重的抑郁病症,而患有严重抑郁更占66%;有96.1%的受访母亲有轻微至严重的抑郁病症,而患有严重抑郁则占90.2%,精神情况令人担忧。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促中港政府应加速安排香港单亲子女的内地母亲,酌情批准单程证来港定居照顾子女,以及一年多签探亲政策应惠及子女为香港居民的单亲父母或再婚单亲,别让单亲家庭孩子成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