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房租金升人均面积只等于兵乓球台?  住户:恶臭、随时被电死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辩论”日前正式展开,不过一众㓥房户生活仍然水深火热。有㓥房户表示,挨贵租已是闲事,除了面对环境恶臭等问题,有㓥房的厕所遍布电线,住户更称担心下雨天会“被电死”。全港关注㓥房平台今日(29日)公布2018㓥房租金指数,发现㓥房的人均居住面积为49.6呎,与兵乓球台面积相若。而今年的㓥房租金综合指数为411.3,较去年升4.5% ,增幅高于工资增长。

林先生一家居于100呎单位,虽然单位有窗,但却不敢开窗,因楼下油烟满布。(卢翊铭摄)

厕所遍布电线  㓥房户忧“电死”

黄女士现居于观塘区100呎㓥房,每月租金却逾5,000元,租金开支已占收入逾一半。她表示,㓥房位于大厦顶楼,大厦排气管不时释出臭气,令单位臭气弥漫。

她又指,单位厕所遍满电线,下雨天时电线常被雨水沾湿,担心人身安全,“试过有一次落雨去厕所,一开灯时已爆开(灯胆),落雨都唔敢去厕所!”

新生儿居㓥房  屋内油烟弥漫

林先生一家五口则屈居于100呎单位,虽然单位有窗户,但一家人都不敢打开窗,“一旦开窗,楼下的油烟便会飘入,成间屋好臭⋯⋯一家五口逼在一间房,同瞓街无分别。”他又指,儿子只有两个月大,担心生活环境会影响成长。

全港关注㓥房平台公布2018㓥房租金指数,发现㓥房的人均居住面积为49.6呎,与兵乓球台面积相若。(卢翊铭摄)
阿海一家四口居于98呎㓥房,由于过去业主不断加租,数年内曾经历多搬迁。(卢翊铭摄)

阿海一家四口则居于98呎㓥房。他坦言,由于过去业主不断加租,近几年已多次搬迁,亦由港岛搬至九龙区。他坦言,现时单位每月租金要5,800元,平日需要“节衣缩食”交租,但最难受是眼见子女生活欠佳,“地方不足,平日要开台做功课,但一开台两个仔女就会闹交,因为屋企太细,好容易撞到。”

黄嘉浚(卢翊铭摄)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0平方呎

全港关注㓥房平台早前访问了68户㓥房户。结果发现,㓥房平均面积为136.7平方呎,平均住户人数达3.07人,人均居住面积却只得49.6平方呎,远低于公屋单位的最低,配置标准75平方呎。平台组织干事黄嘉浚形容,㓥房户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与兵乓球台相若。

调查亦发现㓥房的平均每月租金为4,506元,而住户的平均入息约1.4万元,平均租金占收比率达36.2%。平台组织干事陈颖彤直言,有观塘区的㓥房户租金达7,800至6,800元,反映㓥房户租金压力沉重。

㓥房租金综合指数达4年新高

今年的㓥房租金综合指数为411.3,较去年升约4.5% ,更达4年新高。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去年12月的平均工资较前年同期上升3.8% ,反映㓥房户租金开支增幅高于工资增长。

研究亦发现,㓥房户的平均租金占家庭入息比率36.3% ,较去年上升近3%,反映㓥房户面对沉重的负担,他们只能节衣缩食,压缩其他生活开支,以应对租金上升压力。

“奇则”涌现  拆去主力墙

除了被滥收水电外,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团体及社区工作部组织干事洪一兰表示,现时㓥房户“愈住愈怪”,有㓥房的厨房及厕所相连,甚至出现“上床下厕”。同时,有工厦㓥房户更要使用公众厕所,情况恶劣。

陈颖彤又指,㓥房业主为赚取更多利润,会把原有厨房及厕所拆去,甚至将露台纳入室内空间,部分更会把主力墙拆去,令㓥房出现安全问题。

赖建国(卢翊铭摄)

赖建国:18个选项发展时间太长远

全港关注㓥房平台召集人赖建国表示,公屋轮候册申请数字不停上升,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提出18个选项,发展时间太长远,故应先兴建过渡性房屋。

他建议,政府可利用闲置建筑物或校舍作过渡性房屋,房协豁下的未补价居屋亦要设租金标准,并以住户收入25%为上限,令基层家庭可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