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引入AI辅助肠镜检查 冀助医生准确找出瘜肉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结直肠内窥镜视频,日后可实时识别肠道瘜肉,并更准确分析是否肿瘤瘜肉。
研究团队已利用新系统离线分析了300名患者的结肠镜视频,瘜肉分辨率达到97%,团队希望系统可达致专家级别的准确性,减低目前以人眼漏检瘜肉的风险。
现时要进行大肠癌筛查,医生需以内窥镜辅助,肉眼检视肠壁,再切除瘜肉,惟医生有可能遗漏不明显的瘜肉,亦可能对瘜肉有病理误判,误以为是瘜肉。
中大医学院引入人工智能系统,由世界各地收集了逾5万个数据,分析各帧图像并对瘜肉作评估,储了一个大数据库后,再将系统应用于患者身上。医生会如常进行肠镜检查,肠镜画面会经过新智能系统的计算,再以红框标示出瘜肉的位置。
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瘜肉 减误判
以中大外科学系、内镜中心助理教授潘颂欣为首的团队,以新系统离线测试了300位患者。内镜师以肉眼检视这批患者的肠道,并切除了333粒怀疑瘜肉,当中301粒有病理报告确定为瘜肉,而新系统能检测出291粒瘜肉,分辨准确率达97%
而在内镜师切除的瘜肉当中,有32粒最后无病理报告,即并非瘜肉;至于新系统则检测出24至27粒无病理报告的非瘜肉,即新系统误测的瘜肉数目较少。
除了分析肠壁的瘜肉外,潘颂欣预计,新系统料可实时分析非瘜肉、非肿瘤性瘜肉及肿瘤性瘜肉,减省目前需等候两周的瘜肉活组织检查时间。她又强调新系统并非要取代内镜师的工作,长远希望内镜师利用新的智能系统,降低漏检瘜肉及病理误判的风险。
潘颂欣指一部智能系统的组装费用以万元计,而项目的庞大开发支出得到政府资助,团队期望新系统能在一至两年后正式推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