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巨舖劈租、核心地带现“吉舖” 蛇王二:小店难生存唔健康
本港零售市道乍暖还寒,差估署日前重估差饷租值,指商舖租值最新微升至0.8%,但反观部分核心闹市地区,巨舖劈租、吉舖的情况仍然存在,曾一度成为“全球最贵”街道的罗素街,最后一间“吉舖”劈价5成后,终在去年由太子珠宝承租。《香港01》记者昨(2日)走访多条铜锣湾核心闹市街道,一线街道如罗素街,仍被钟表、名牌时装等奢侈品牌占据,但谢斐道、骆克道等,短短一段路上已有约10多间空置“吉舖”。扎根铜锣湾逾30多年的“蛇王二”店长罗长熙说,见证当区由民生小店林立变成“药房街”,近年因租金上涨难令小店能够生存,情况并不健康,“以前食一间茶餐厅会食10年、8年,现时没有了。”他又期望日后租金可平稳发展,民生行业能重新进驻铜锣湾。
差估署早前公布最新的差饷租值,数据显示铜锣湾区核心街道的租值普遍维持跌幅,《香港01》记者昨日到谢斐道、骆克道一带,发现仍有不少“吉舖”,如世贸中心至鹅颈桥的一段谢斐道,已有7间空置舖位,当中谢斐道482号的信诺环球保险中心地下,一连有3个大面积的“吉舖”,其中一个原先是人气甜品店“小甜谷”,该店每月租金为28万,日前已结业离场,另湾仔消防局至崇光百货的一段骆克道,亦有5个吉舖。
租值下滑 自由行仍主宰街道面貌
记者现场统计,骆克道和谢斐道均以零售及饮食为主,当中不乏大型连锁店如翠华餐厅、谭仔云南米线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单是骆克道的一段街道,已有19间售卖化妆品、日常护理用品的药房及药妆店,包括连锁店SASA、Colourmix及7间药房。不少内地自由行旅客拖著行李箧出入,反映自由行仍主宰该区的街道面貌。
罗素街业主劈租 钟表珠宝商重返
此外,昔日为全球最贵零售地段的铜锣湾罗素街,名店天价承租的风光不再、曾一度出现多间吉舖,有业主更索性以短租方式出租。
不少业主眼见零售市道疲弱,近年都决定下调租金,但罗素街一带租金稍减,就立即重新吸引钟表珠宝等奢侈品牌“重返现场”。例如罗素街58号地下A号舖,LVMH旗下钟表品牌Zenith曾于2011年以高价140万元承租,一度成为“舖王”,但其后约满离场,现场亦丢空半年,最终由太子珠宝于去年12月底,以月租70万元承租,租金劈价5成;瑞士钟表集团Swatch旗下宝珀(Blancpain),曾于2012年起以152万元承租同一条街26号地舖,去年仅以94万元续约,比7年前的旧租金下调近4成。
受自由行带动,过往多为名店的罗素街,随著消费模式改变,化妆品店舖亦能占一席位,韩国化妆品牌innisfree于2016年,就以月租60万元承租罗素街59号地舖,该舖位于2013年曾缔造160万月租水平,几年间租金跌幅近6成。
老店主:“大银码消费多”
位于谢斐道与波斯富街交界的老店“蛇王二”, 已屹立铜锣湾约34年,店长罗长熙见证铜锣湾数十年来的变化。他忆述约10年前的谢斐道、骆克道及波斯富街,不少小店林立,但随著租金不断上涨,数间老字号敌不过租金升幅,最终无奈结业,取而代之的是大集团连锁店或大型药房进驻,“大银码消费居多。”他以附近的骆克道为例,过去是多以卖鞋、精品服装店等,但现时则不少药房进驻,“自由行增加来买日用品、必需品。”
他续指,铜锣湾一带的店舖转手十分快,大概每2至3年就会“换招牌”,对比20多年前,情况则较为稳定,“以前食一间茶餐厅会食10年、8年,现时没有了”。
罗长熙认为这反映社会进步,但并不健康,因租金上涨难令小店生存,大环境令做生意艰难,自己只能靠保持品质,在铜锣湾占一席位,“餐饮是一个民生行业,讲求自己生意手法、出品品质等,如果质素好、符合客人口味,几贵都有客,好似阿一鲍鱼咁。”他又说,现时区内人流在内地收紧自由行措施后,已下跌一、两成,故未来两个月与业主商过续租时,有信心不会加租,他更期望民生行业能重新进驻铜锣湾。
林浩文:奢侈品也想重回核心区
莱坊高级董事及估价及咨询主管林浩文就表示,奢侈品牌始终想重返核心消费区,惟之前因租金太昂贵无奈撤离,所以趁租金下调乘势回归;而多条街道被化妆品店占据,均反映自由行改变消费模式,“会以日用品、时装为主。”他认为部分街道有空置吉舖属正常现象,因部分舖位由大业主持有,他们不愿劈价出租,宁愿静观其变等候租金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