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袋征费】5毫子收费失效?胶袋弃置量回升 便利店激增近倍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环保署最新统计显示,堆填区2016年胶袋弃置量高达近43亿个,同比急增近一成,亦是第二阶段胶袋征费实施以来,首次录得回升。其中便利店的升幅最大,同比上升近一倍。虽然弃置量增,但环保署仍坚称弃置量较征费全面推行前减少18%,认为征费仍有实际效用。环团反驳指数据证明市民已消化了征费,已征费推行三年来,政府不加价、不检讨及不统计,促请政府尽快检讨计划,甚至考虑加价。

2016年堆填区弃置近43亿个塑胶购物袋,较2015年增加9.32%。(吴钟坤摄)

年弃43亿个胶袋 同比升一成

环保署数字显示,2016年堆填区弃置近43亿个塑胶购物袋,较2015年增加9.32%。弃置的购物袋中,未印有可作分辨源头的标识或记号塑胶购物袋占最多,占总数81.32%。若按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涵盖的零售类别作统计,即超级市场、便利店及健康护理和化妆店。三类零售类别中,便利店的升幅最大,同比升90.27%、健康护理和化妆店亦升34.01%,超市则同比减少41.19%。

绿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分析,便利店升、超市跌,与消费模式有关:“超市是有计划去购物,自然带袋;便利店大多是即兴买卖,如果升幅近一倍,证明5毫子征费的效力很低。在没有准备胶袋的情况下购物,购买胶袋的机会很高。”他认为情况反映征费功效锐减,促请政府重新检讨整个计划。

环保署:弃置量虽升 惟征费有实际效用

环保署解释,虽然弃置量在2016年较 2015年有所回升,惟较2014年未全面推行收费时显著减少18%,可见措施对减少使用塑胶购物袋发挥实际效用。署方又指,弃置量包括购物胶袋、垃圾胶袋及一些塑胶包装袋,并非全部涉及塑胶购物收费的规管范围。既然并非所有弃置的胶袋都被征费涵盖,环保署会否考虑扩大征费范围,甚至“加价”?环保署称,会继续留意相关弃置量的情况,以检讨是否有需要对计划作出修订。

事实上,政府于2007年研究引进胶袋征费时,已研究过海外经验,其中2003年推行胶袋税的爱尔兰例子已说明推行征费后,购物胶袋的使用量在首年下跌了 95%,但使用量在其后数年轻微回升,虽然仍较征费前低90% ,但为维持环保征费的成效,爱尔兰决定在2007年将征费由0.15 欧元调高至0.22欧元,即约港币2.2元。

超市胶袋(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征费10年不加价 环团促检讨

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指出,爱尔兰的例子正正反映了香港的情况,5毫的征费效力已大不如前。他指经常在超市看见顾客会购买胶袋,即使到运动用品店购物,店员告之也有一半顾客会购买胶袋。“在现今社会,5毫子算甚么?”何续指,若连同绿领行动于2006年的举办的“无胶袋日”,5毫的征费水平已维持逾10年:“有甚么是10年不加价?当政府看见使用量、弃置量增加时,就有责任要检讨成效。”

环保署年发154张定额罚款通知书

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就认为加价只收短暂成效,除非加至一个庞大金额。他认为征费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执法力度不足,其中街市是其中一个最易走法律罅的场所,而征费成效的关键与执法有密切关系。他指若政府能加强执法,达至杀一儆百,商户就不再滥发胶袋,成效会更显著。

针对塑胶购物袋收费,环保署去年发出154张定额罚款通知书及15宗传票检控,前者较2016年减少20张,后者则增加12宗。

超级市场的胶袋弃置量同比减少41.19%,但仍有32,260,000个。(吴钟坤摄)

政府欠统计派发量

除了收费水平被指不合时宜,政府亦未有掌握实际胶袋派发量。第二阶段征费生效后,商户将毋须再向政府上缴征费及上报派发胶袋数量,政府亦没有再收集关于塑胶购物袋派发量的统计数字,只依靠每年在堆填区及废物转运站进行塑胶购物袋弃置量调查了解胶袋使用量。由于该调查是根据统计学原则而制定一个样本抽选计划,最终数量由估算而定,审计报告曾指报告或未能准确反映塑胶购物袋生产者责任计划成效。                                      何汉威直言,单靠堆填区的统计并不足够,政府应利用行政手段,要求所有商户都交出实际胶袋派发量,当局才会更准确掌握整个征费计划的现况,以便检讨。环保署就指会继续透过不同方式监察塑胶购物袋收费实施的成效,包括每年的堆填区及废物转运站弃置量调查及其他一些补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