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两月鲸豚搁浅15宗 高去年同期4倍 学者批基建破坏栖息地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今年在香港水域内搁浅鲸豚个案数目有飙升迹象,单是1至2月中华白海豚和江豚搁浅数目达15宗,比去年同期3宗大增4倍。
由于大部分鲸豚尸体发现时已严重腐烂,仅约一成个案可确认死因,包括遭渔网或渔具缠绕、遭船只撞击及感染,人类活动的伤害不容小觑。
搁浅鲸豚的死因难以证实,但有学者认为,大型基建严重影响江豚及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愈多自然海岸线受破坏,海豚的数目也会愈少。

本港不时发现鲸豚搁浅情况,今年初情况趋严重,首两个月已有15宗个案。(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提供)

根据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统计,截至昨日(18日),本港共有16宗鲸豚搁浅个案,当中14条属江豚,2条属中华白海豚,但去年发现的搁浅个案为26宗。若把去年1至2月鲸豚搁浅个案数目与今年同期相比,今年的个案数目已比去年同期多4倍;而单是今年2月已有9宗,是近年发现最多鲸豚搁浅个案的月份。

本港鲸豚搁浅个案

  中华白海豚 江豚 其他
2014年 12 33 5
2015年 15 21 1
2016年 5 17 3
2017年 5 18 3
2018年(至18/3) 2 14 0

资料来源: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

由于大部分尸体被发现时已严重腐烂,难以确认死因,只有约一成的个案可确认死因。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分析香港鲸豚有以下三大主要死因:

遭渔网或渔具缠绕

曾有中华白海豚怀疑因头部及尾部被5个共重3.5公斤弃置的渔具缠著而引致死亡,亦有年幼的江豚可能因尾部被渔网缠绕,以致无法上水呼吸而溺毙。“鲸豚搁浅行动组”进行解剖时亦曾于鲸豚的胃部发现渔钩,可见胡乱弃置渔具会对鲸豚造成威胁;而其他海洋生物如被‘鬼网’缠绕后无法挣脱,都有机会造成死亡。

遭船只撞击

部分鲸豚尸体被发现时伤痕累累或有严重创伤,怀疑曾遭船只撞击。曾有江豚尸体在被发现时失去头部或下半身,有可能意外被船只的螺旋桨切去或受其他人类活动影响。行动组或海洋公园兽医为搁浅海豚进行解剖时,曾多次在海豚的胃部发现未被消化的鱼,证明牠们尚有觅食能力及于死前曾经进食,而非因病而影响活动能力,极有可能因意外创伤而引致突发死亡。

感染

肺炎、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等为常见的死因。

有内地旅行团标榜会途径中华白海豚最大栖息地的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如果运气好,可以在伶仃洋上“邂逅可爱的白海豚”。(WWF提供)

学者:基建破坏自然海岸线 亦破坏海豚栖息地

港大博士研究生及鲸豚生态研究所成员陈钊贤表示,由于本港位于亚热带,水温较暖和,令鲸豚尸体腐烂速度快,故难以断定死因,但指栖息地减少,会影响其存活率。他解释,大型基建破坏自然海岸线,令觅食及休息地方减少,渔民捕鱼也会带来被渔具缠绕致死风险及食物竞争问题。

以大小磨刀洲一带为例,陈钊贤表示,在机场三跑工程及港珠澳大桥工程发展前,仍不时发现中华白海豚踪影,惟近年只有零星发现。他指,本港北面中华白海豚数目不断下跌,“愈多发展,愈多郁动海岸线地方,愈少机会见到海豚”。

此外,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郑家泰也表示,渔网及渔船等人为因素均很大机会造成鲸豚搁浅,并指石鼓洲填海兴建焚化炉,在前期工程前仍发现石鼓洲岛附近有江豚出没,但工程展开后,“江豚活动范围离开石鼓州岛1至2公里以上,明显避开工程”,反映人类活动破坏江豚重要栖息地,望政府加强工程操守等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