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办霓虹灯工作坊传承手艺 师傅难忘为梅艳芳制作舞台装置

撰文: 罗卓敏
出版:更新:

曾是本港独特的街道风景、“不夜城”象征之一的霓虹灯招牌,近年陆续被迫清拆,霓虹灯师傅更是买少见少。然而,有社企利用网络力量,为传统工艺注入新动力,推广工艺师傅的人生故事的同时,更利用O2O (Online To Offline) 营销模式,举行霓虹灯制作工作坊,现已有逾百人参加,让传统手艺继续传承。入行逾30年的霓虹灯师傅胡智楷,有份制作中环中银大厦外墙、旺角朗豪坊天台的半圆形球体霓虹装置,但原来对他而言,体积较小的室内霓虹灯摆设,是更难制作。要数胡师傅最难忘片段之一,是为已故巨星梅艳芳在红馆举办的演唱会,制作舞台灯光效果。

社企“传耆”利用网络力量推广传统工艺师傅的人生故事,更利用O2O营销模式,举行霓虹灯制作工作坊,胡师傅(左)是最初合作的师傅之一,右为“传耆”共同创办人及执行总监梁蔼婷。(欧嘉乐摄)
胡师傅的工作室内,摆了不少其制作的霓虹灯作品,部份作品更连接机械部件,为霓虹灯加入动态效果,能左摇右摆。(欧嘉乐摄)

关上室内灯光,在约150呎黑暗的工作室内,黄色、紫色、蓝色不同形状的霓虹灯散发著晕眩耀目光彩,自2013年屋宇署收紧监管大厦外墙招牌后,不少承载香港历史的霓虹招牌被迫清拆,霓虹灯师傅更是买少见少。

霓虹灯师傅胡智楷在工作室内,先利用粉笔在光管上画上记号,然后在近1000度高温火枪上反复烧热,将笔直的光管一屈,再吹气定型,每个动作干净利落。

爱玩火入行30年 1000度高温火枪烧热霓虹灯

一屈一扭,一个对称的“A”字不消十多分钟便展现眼前,巧妙的手艺始于17岁那年暑假,胡师傅随从事霓虹灯装嵌的父亲回公司做暑期工,栽入时间洪流中霓虹灯最辉煌的时代,80年代霓虹灯师傅不足,暑期工时老板便给予众多机会,本著“觉得好得意,日日都可以玩火”,胡师傅一做便是30几年。

霓虹灯在近1000度高温火枪上反复烧热,再屈曲定型,胡师傅表示,工作最辛苦的地方之一是太热。 (欧嘉乐摄)
+6

“日日都可以玩火”,但玩火其实亳不轻松,胡师傅表示,工作最辛苦的地方之一,是要抵受摄氏1000度高温火枪,直言好热:“当年冷气无今日咁劲,可以吹风扇,但只吹住只脚,因为唔可以吹到𠮶火。”

胡师傅表示,近年所制作的霓虹灯亦由以前的大型招牌,转至小型室内摆设。(欧嘉乐摄)

全港只余7至8位师傅 最年轻的亦40岁

霓虹灯标志著香港最风光的年代,胡师傅忆述,7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不同行业的商人有钱去订做霓虹灯招,例如香烟广告、酒楼、桑拿等。他表示,置于天台的霓虹灯是最大型的,例如湾仔伊利莎伯大厦天台、有近廿年历史的Panasonic霓虹招牌,而在80年代时一个大型霓虹灯已能盛惠几百万元。

随LED灯逐渐普及,胡师傅表示,相较霓虹灯最风光、全港有近20至30名师傅的岁月,现时全港只余约7至8位师傅间中制作霓虹灯,最年轻的亦已有40岁;所制作的霓虹灯,亦由以前的大型招牌转至小型的室内摆设。

曾是本港独特的街道风景、“不夜城”象征之一的霓虹灯招牌,近年不少承载本港历史的霓虹灯被迫清拆,图为佐敦白加士街的麦文记面家的霓虹灯招牌,亦于今年初被迫清拆。(资料图片)

4500枝霓虹灯点亮中银外墙 小型装置更难制

大型霓虹灯招牌虽然减少,但原来旺角朗豪坊天台的半圆形球体、中银大厦外墙的灯光装置也是由霓虹灯所制,胡师傅亦有份参与其中。然而,他直言体积较小的室内霓虹灯摆设,远较朗豪坊等大型装置更难制作。

他透露,朗豪坊半圆形球体及中银外墙约4500枝的霓虹灯,大部分是直光管,毋须屈曲,直言:“放喺室内𠮶啲先最头痛,因为全部都系眼望、手摸到嘅范围,可以睇到个缺点出嚟,要好小心去做,先可以瑕疵少啲。”

制作霓虹灯涉多个步骤,将霓虹灯屈曲至固定形状后,需要进行真空处理。 (欧嘉乐摄)

为梅艳芳制舞台灯光最深刻

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霓虹灯,胡师傅忆述最深刻的片段之一,是当年为已故巨星梅艳芳在红馆举办的演唱会,制作舞台灯光效果,然而作为霓虹灯师傅,只负责前期光管制作,大部分时间留于工作室内, 但因为那次有光管坏了,安装师傅未有时间取回,胡师傅直接将制成品送至红馆,正好碰上梅艳芳进行彩排。

霓虹灯手艺逐渐消失,但胡师傅认为一日仍有人需要,工艺亦不会失传,而社企“传耆”近年更利用网络的力量重新为传统工艺注入动力,不但透过社交平台推广传统工艺师傅的人生故事,更利用O2O (Online To Offline) 营销模式,举行港式奶茶入门班、霓虹灯制作工作坊等,让手艺得以传承。

与社企“传耆”合作,胡师傅于过去一年间共举办了约10个工作坊,有逾百人参加。(欧嘉乐摄)

办工作坊抵抗淘宝货 逾百人参与千人轮候

传承的意念,来自于“传耆”共同创办人及执行总监梁蔼婷(Joyce)的个人故事,她表示,妈妈煮饭很厉害,想保留妈妈煮饭的那个味道,直言一个小小家庭亦有想传承的文化,放诸社会,现时租金高企、满街淘宝货品扼杀传统手艺的生存空间。

因此,利用自身于数码销公司工作的经验,Joyce于2016年成立社企传耆,而胡师傅便是Joyce最初合作的师傅之一,过去一年举办约10个霓虹灯工作坊,每次约有12人,而现时的候补名单更有约1000人等候参加。

曾有一、两名参加者有意再深入了解霓虹灯手艺。被问及会否收徒弟,胡师傅表示,要视乎对方诚意,因学习手艺并非一时三刻之事,至少要半年时间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