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回归.拆局】BCA华丽转身 虽不记名不记校却“100%”惹出祸

撰文: 杜洁心
出版:更新:

教育局昨日(16日)正式宣布,一直被家长视为“眼中钉”、本港学童压力来源之一的小三“TSA”,今年继续进行评估,并将以“不记名”、“不记校”的方式进行,惟模式有二,包括强制在全港小三学生抽样10%进行评估;第二,学校可自由选择安排全数100%小三生,一同进行评估。
以往家长的要求例如“不记名”似乎一一满足,但仍然引起极大回响,全因学校可自行选择“全民参与”,家长担忧办学团体会要求学校参与并可对比成绩,压力又再增加。
事实上,家长的担心源于“TSA”之名真正“回归”,“BCA”的“暂代”任务悄悄完结。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公布保留小三TSA,今年开考之期开始倒数。(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吴克俭改名BCA

“TSA”(​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全港性系统评估)这个令家长闻之色变的英文字母组合,在2016年引起大风波,不但政府要成立委员会检讨,前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亦多次因而被追撃。至2017年,教育局将小三TSA更名为小三“基本能力评估研究计划”(BCA, Basic Competency Assessment),吴克俭形容是新名称,又指BCA不等于TSA,题目已经优化及变浅,可移除操练诱因。

吴克俭亦曾强调,TSA、BCA及操练三者有所不同,曾说:“边个唔希望全港学生,无论富与贫,都有一个优良有效嘅教与学回馈机制?”

然而,变浅的“BCA ”,昨日透过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口中交代的检讨结果时,成为“小三TSA”再次重生。

教育局静悄悄将名字更改?昨日记者会上,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就指,非“语言艺术”,仅称因TSA本身是基本能力评估及课程一部分,故只是回复原名。教育局消息人士亦以女士婚后冠姓、改名形容指,名字如何改“仍是同一人”。既然是“同一人”亦不难理解“TSA”“华丽转身后”引起家长担忧。

康陈翠华(中)认为新方案已能移除学校操练诱因,“你唔会为咗10%去操练,正常人都唔会啦。”图左及右为官方委员陈婉娴及考评局秘书长苏国生。(罗君豪摄)

新“TSA”下,教育局强调以“不记名、不记校、不收报告、抽样方式”进行,然而非华语及特殊教育学生,亦会按所须比例抽取参与人数;岂非继续任何学生都“难逃一劫”?

学校可选择全校小三生应考

虽说全港小三生只抽10%进行评估,然而教育局却欢迎学校自行“举手”,安排全体小学三年级学生参与评估,更强调学校只需向考评局索取试卷,教育局不会向考评局索取有关报告,不会以学生表现评核学校。

深思其意味,不难令人联想到,教育局将“捽数”责任“推”在学校及办学团体之上,而且教育局不会“干预”。

基本能力评估及评估素养统筹委员会主席康陈翠华称,TSA最终改以抽样方式推行,并非“今日的我打倒昨天的我”。(罗君豪摄)

虽说校本决定,惟本港不少学校背后的办学团体才是真正“话事人”,以康陈翠华在昨日记者会上的例子正好说明情况。她指,育有子女的家长都会有成绩表,“难道见你望吓个成绩表,就会‘捽’你个小朋友咩?系你个家长嘅心态,当然我哋会有虎爸虎妈,但唔系必然发生嘅事啰!”甚至形容新措施下相信无操练诱因,是“开了一道活门。”

她说的非必然,可演绎做有存在,亦即仍然存在,正正是家长要担心的事情,难以确保学校是否那“非必然”。

天虹小学校长朱子颖表示,会交由学校持份者决定是否100%参与TSA。(资料图片)

要家长安心,学校似乎要加强沟通,确保“虎爸虎妈”不会出现,正如浸信会天虹小学校长朱子颖表示,BCA也好,TSA也好,任何评估均为学习的延伸,“assessment for learning”,最重要是评估如何做得更好;学校亦要明白“无论10%又或100%评估,若只靠操练无法增加智识,正如听日做验身,今日做掌上压,去尝试扭曲验身报告价值实在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