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回归】点抽样?安心无操练?教育局官员拆解5大忧虑
小三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争议持续数年,教育局今日(16日)终敲定最终方案,以“不记名、不记校、不收学校报告”的方式推行,每年抽取全港公营及直资学校10%学生参加。
不过,除了“抽样”方式外,尚有学校自愿参与的机制,究竟方案如何落实?为何会改变推行的方式?局方否认“今日的我推翻昨日的我”,并相信学校不会为10%操练学生,“正常人都唔会啦!”《香港01》就此归立局方五大问与答。
1. 新改良的小三TSA方案是什么?
教育局将以“不记名、不记校、不收学校报告”的方式推行小三TSA。不过,局方设有两种安排:一,全港以抽样形式推行,二,学校可自愿申请安排全级参与。
在第一个方式下,考评局每年在每所官津及直资学校随机抽取约10%小三学生参与TSA,学生表现只会计算在全港层面,亦不会获发报告。
被抽中考口语学生只会在举行TSA当日才知悉要应试;至于笔试会否是由同一批学生应试,局方就未有决定。
在第二个方式下,学校可向考评局申请参与TSA,参与人数必须为全级小三学生。参与决定无须向教育局汇报,教育局亦不会“追问”。此外,学校在考核后,可向考评局取得独立的评估报告,教育局不会索取。至于学校应否取得若干家长赞成才参与,局方指交由校本决定。
2. 过去几年,教育局一直主张人人参与,又称数据有教与学回馈功能,为何今次改变看法?“促进教与学”的政策目标是否有改变?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和副秘书长康陈翠华均否认政策目标已改。康太强调非“今日的我推翻昨天的我”,形容“初心系无改变,但勉强系无幸福”。
她指,虽然委员会认为可以2017年模式在全港推行TSA,但因学校利用报告的步伐不一、部份社会人士对现行安排的观感及信心问题等,故只能“中间落墨”及“求大同存小异”,承认不是人人心中最理想方案。
3. 新方案如何遏止小三TSA操练诱因?
康陈翠华认为,新方案10%的抽样比率属低,加上教育局不会索取报告评估学校表现,相信无操练诱因及风险,“你唔会为咗10%去操练,正常人都唔会啦!”
教协及家长联盟均忧虑办学团体可以报告向学校“捽数”,教育局现时未有提出监察方案,仅称外界对办学团体“一睇报告就会捽数”的印象不公道,反驳办学团体可借此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并作出支援,“如果评估做得好,仲可以欣赏学校”。
康陈翠华呼吁家长以平常心看待,强调家长心态好重要,“难道见你望吓个成绩表,就会‘捽’你个小朋友咩?系你个家长嘅心态,当然我哋会有虎爸虎妈,但唔系必然发生嘅事啰!”
4 小三TSA的考试日期以及家长可否拒绝应考?
根据教育局去年通告,倘若小三TSA继续,纸笔评估日期会与小学六年级相同,即2018年6月12及13日;而口语、聆听评估为5月9日或10日。
康太表示,政府的立场是被抽中的学生就应该考。她承认,过去一两年有部份家长在考TSA当日为子女请假,学校会当缺席处理。
5. 去年教育局将小三TSA改名为BCA(基本能力评估研究计划),时任局长吴克俭经常强调新名非旧版TSA。不过,今次教育局再将评估还原旧名,是否因为有信心推行而无须避忌?
康太笑言非“语言艺术”,称“基本能力评估”原本包含多个范畴,TSA属其中一项,为分别各项故回归原名。另一名官方委员陈婉娴又强调,当年只是以“BCA字眼”注释整个研究计划,故并非转名或“移形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