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钰成引孟子“反求诸己”批中央 称管治者诿过他人不自省

撰文: 陈嘉敏
出版:更新:

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最近频频于报章专栏发功,早前大玩“无情对”及抛出 “Time lies. See Why”的一语双关(pun)疑似抽水。今日他再于专栏引用孟子一段说话,大谈在位者管治之道,指治乱安危,并非由外因所致,管治者的质素与水平才是决定因素。

曾钰成于专栏引用孟子的说话大谈管治之道。(资料图片)

曾钰成于《am730》专栏说,对于失败的正确态度,是自我反省、力求改进。这个显浅的道理知易行难,但很多管治者只会怨天尤人,不肯“反求诸己”,甚至将责任推给老百姓,或者归咎于敌对力量、扰乱分子,其实问题往往是出在管治者身上。

他继而引用孟子《离娄上》的一段话“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如果你对他人一番好意但遭抗拒,应反问自己仁爱是否足够;如管治下的人不守秩序,则应反问自己智慧是否足够;如你礼待的人对你无礼,则应反问自己恭敬是否足够。因此每当做事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自己做得正确,天下便会归心。”

曾钰成再点明以上说话的意思,指这段话显然是对管治者说,“反求诸己”对管治者是善治之道。

不懂得“反求诸己”的管治者,每当管治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老百姓,或者归咎于敌对力量、扰乱分子;其实问题往往是出在管治者身上,所以孟子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曾钰成

曾钰成又引用唐太宗的《群书治要》,指治乱安危并非由外因所致,管治者的质素与水平是决定因素。他直言贤能之士主政,便有太平盛世;奸佞之徒当道,灾祸动乱必生。

观乎主席日前的疑似“抽水”举动,以上说话不禁使人联想起特首梁振英。不过曾钰成在最后一段却点明对象,明显剑指中央而非梁振英。

内地有的官员和学者可能觉得香港人很麻烦:国家对香港已是十分照顾,给了港人很多好处,宠爱礼遇毫不吝啬,但港人并不领情,对中央政府的善意“不亲”、“不答”、“不治”。按孟子所说的道理,中央政府对港人气恼是没有用的。如果从仁、智、敬三方面去找问题,“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那就天下归心了。
曾钰成